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冯素华 通讯员 钟冬青 石继英 郑敏)大冶师范附属小学创建于1950年4月,是大冶市首批“集团化学校”。多年来,该校打造以“雅”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培育优雅学生”、“成就博雅教师”、“打造典雅校园”,雅润满园,硕果满枝。“黄石市示范学校”“湖北省法治教育示范学校”“湖北省学校文化建设百强校”“湖北省教改名校”“中国最佳楹联教育基地”“全国科研课题先进单位”“全国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诗教工作先进单位”……一个个荣誉称号,一张张闪光名片,无不凝聚着附小人在教育征程上的智慧和心血。
立师德树新时代教师形象
20年来任劳任怨,勇挑重担的杨玉梅老师,总是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用隔空拥抱为留守儿童抚平伤痛的郑敏老师,尽职尽责当好82个孩子的妈妈,守护着孩子快乐成长;深信“爱”是教学中最重要的力量的纪贵兰老师,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入手,扎实有效地加强小学生的常规训练……
在附小,有着众多这样优秀的教师。他们,如一座座灯塔,指引着学生前行的方向,亦如一丝丝甘霖,润泽着学生懵懂的心灵。
建章立制,加强领导。该校积极探索规范师德师风管理和建设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了师德学习培训制度、师德考核评估制度、师德建设承诺制度、师德责任追究制度等,成立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月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深化主题教育月活动的领导和管理,保障师德教育持续有序地进行。
齐抓共管,多措并举。学校积极组织开展“展技能,亮风采、强内功、促发展”为主题的教师“三好”(教育好故事、好语丝、好功夫)比赛、以师德师风为主题的《博雅论坛》、青年教职工“情系三尺讲台,争做‘四有’好老师”主题演讲比赛等多种主题活动,搭建平台,展示新时代教师师德风貌和职业风采,用榜样的力量激励着更多的教师静心教书、潜心育人。
“每一个孩子应该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每一个老师应该用真情和爱心去呵护学生,”该校校长钟冬青说,“老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决定着学校发展的高度。”
强师能立新时代教师标杆
“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该校以校本研修、课题研究、课程开发为三种途径,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打造优秀团队,彰显学校专业办学特色。
以校本研修为抓手,提高教学能力。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而教师最好的学习方式是校本研修。为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该校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骨干教师为特色团队,以教研组、年级组为单位,开展了分层次、多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学校组织的推门听课、现场诊断、及时帮扶,提高教学能力;校本培训、自我研修、“青蓝工程”、博雅论坛,提升专业素养;“名师展示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新教师汇报课”,“师徒同上一节课”,促使教师成长。
以课题研究为平台,提升专业素养。学校把教育科研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大课题骨干引领、小课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相连,让课题研究落到实处,让教师不断提升。因此,学校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柯晓萍、石继英、黄锋、邓丽萍,周江艳、石青苹、胡婵娟等多人次在省、市级评优课中荣获一等奖。在他们的引领下,学校教研活动风生水起,“个性化作文教学研究”“‘自主学习、分步指导’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经典诵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等获得国家、省级优秀课题。
以课程开发为契机,打造优秀团队。课程开发一直是该校引以为豪的一张名片。由钟冬青亲自牵头组织30多位骨干教师编写冶师附小“雅文化”系列校本教材,围绕“校园文化尚雅德、养成教育立雅行、主题教育树雅志、特色活动品雅趣”四大板块,形成了以“小学校,大雅堂”为办学目标的“雅”文化建设思路,逐步形成了以“慧雅少年、文雅少年、乐雅少年和灵雅少年”四个系列为主要内容的“雅文化”校本课程体系。这套校本教材宗旨明确、重点突出、内容全面、编写规范,实现了校本教材的规范化、教材化、课程化。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整个校园气氛活跃。操场上,学生们正在有序地进行各种训练,老师正在示范着每一个动作;音乐室里,学生吹拉弹唱,和着优美的音乐声引吭高歌;美术室里,同学们欢畅淋漓地挥毫泼墨,校园里形成了浓厚的艺术氛围。
一年年斗转星移,一载载桃李芬芳,在学校“雅文化”的引领下,一支师德优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正逐渐形成。执着奋进的附小人,正迎着教育改革的大潮,求真中求知,砥砺前行!
责编丨伍清芬
主编丨范先浩
总编丨冯一波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