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郑甜甜)合作奏响新序曲,发展再谱新华章。6月1日,全市5月份暨黄石大冶湖高新区二季度招商选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在阳光沙滩酒店举行,企业家们齐聚一堂,以商相联,实业结缘,共享机遇,共谋发展。
现场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2个,计划总投资60亿元,均为我市高新区新签约工业项目,涵盖了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我市多个重点产业领域,将为进一步壮大全市优势产业集群、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我市新质生产力发展步伐、助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投资热土引凤凰
开放带来新机遇,合作推动新发展。一次次落笔、一次次握手、一次次交流,伴随着现场掌声雷动,一个个预示着合作共赢的项目成功签约。
签约现场
“大冶,一座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城市,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中排名第57位。长期以来,始终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暖心的扶持政策给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高效的服务和支持,因此落户大冶我们信心满满。”某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半导体设备行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ini/MicroLED巨量转移专业设备,处在行业领先地位,是大陆唯一一家具备微型半导体芯片巨量转移整线交付的设备制造商。
由该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投资的半导体自动化设备研发生产项目,主要从事Mini/MicroLED巨量转移设备、半导体晶圆减薄设备等专用设备生产研发及模组生产。建成投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15亿元,年实缴税收3500万元。
“通过前期考察,了解到大冶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环境优势明显,同时,大冶湖高新区形成了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体系,35万平方米电子信息产业园标准化厂房也已建成投用,是一片前景好、潜力大的投资热土。”该负责人表示,落户后将围绕大冶新型电子显示技术领域,积极进行产业导入,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助力大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共同携手,实现共赢。
优化环境促发展
哪里的生态环境好,鱼就往哪里游,鸟就往哪里飞。哪里的营商环境好,企业就往哪里走,投资就往哪里去。
“无论是政策咨询、项目选址,再到项目签约,以及签约后的贴身服务,每个环节我都感受到大冶招商人的热情与贴心服务,让我们公司在2023年6月签约,11月顺利投产,要给大冶营商环境点赞。”上海于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煜说道。
于万智能无人环卫车
由上海于万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智能无人环卫车生产基地项目,主要新建约50000㎡生产车间和板材智能下料、机加工车床、箱体智能焊接、智能化涂装、整车及部件装配、调试检测等产线。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三年内可实现年营业收入不低于10亿元,年均实缴税收不低于1200万元,可安排就业260人。
“大冶的发展已进入到政策机遇叠加的黄金期,大冶‘保姆式’的服务,增添了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信心。”刘煜表示,将集中优势资源,全力推进在大冶湖高新区的项目建设,做到早启动、早建设、早投产,力求以一流的业绩回报各级领导对我们的关爱和期盼。
壮大“四上”企业规模
“四上”企业是市场主体、实体主体、经济主体,是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培育“四上”企业,壮大“四上”企业,对推动实体经济和加快整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此次新增‘四上’企业之一,我们倍感荣幸,也深感责任重大。奖励我们企业的40万元,我们将投入到设备的技改和产品的研发上,为企业产品创新添砖加瓦,做出更好的产品。”大冶宏鑫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辉说道。
为新增“四上”企业颁奖
大冶宏鑫纺织有限公司于2021年12月份成立,主要经营纺纱加工、针织或钩针编织物及其制品制造及原料销售。产品销往广东、浙江、湖北、福建等地,年产值达2.8亿元。
“接下来,我们公司将推出系列更新更优质的产品推向市场,目前订单稳定有序递增,在用工不紧张的条件下考虑扩大规模,将企业做优、做大、做强。”陈辉说道。
近年来,我市以中小微企业培育三年行动为抓手,拿出“真招实招、真金白银”,鼓励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进规进限,加快推动“个转企、小进规、下转上”,持续壮大“四上”企业规模。据统计,1-4月,全市新增“四上”企业共49家,其中新增工业进规企业31家、新增商贸业进限企业12家、新增服务业进规企业4家、新增房地产资质企业2家。
厚植沃土万木兴,换得有凤远方来。
如今,放眼春潮涌动的铜都大地,一处处工地热火朝天,一个个项目高歌猛进,一批批企业茁壮成长,一座营商环境优、产业发展好、招引优势强的“磁力场”正在大冶这片热土崛起,处处彰显着发展和超越的活力。
责编丨白 雪
编审丨范先浩
监审丨吴海燕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