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大冶】在精神文明建设改进创新上谱写大冶新篇章

云上大冶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也要精神财富极大丰富、在思想文化上自信自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求“改进创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机制。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系列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民生为大,着力改革创新,切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大冶篇章贡献力量。

坚持以人为本,做好统筹全局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项民生工程,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至上理念贯穿始终。加强顶层设计,从制度上根本上解决群众关切的问题。紧扣主题主线。聚焦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要政治任务,用好“首单宣讲”“星空夜谈”等平台载体,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突出主责主业。聚焦立精神支柱、树价值标杆、育时代新人,持续建设文化强市目标,打造“书香大冶”,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注重实干实效。立足利民惠民办好民生实事,清单化、项目化、节点化扎实推进,实施文明提升“十大工程”,落实落地文明创建常态机制“二十条”,实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常态长效。

坚持以文化人,持续深化文明培育。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进十融”行动,引导广大市民树立文明新风,提升道德修养。大力培育弘扬“匠心图强劲无止境”的大冶精神,对内凝聚人心,对外展示形象。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构建协同育人体系。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十大凡人善举”、身边好人等系列选树宣传,深化“德润铜都文明大冶”好人好故事主题宣传,健全完善先进典型培育选树、礼遇关爱、宣传推广等制度机制,营造人人争做良好道德风尚建设者、社会文明进步推动者的浓厚社会氛围。

坚持成风化俗,提质增效文明实践。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目标,优化“冶邑之火3387”工作法,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实走深。小阵地构建大平台,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坚持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整合红色驿站、文化礼堂、公园广场等阵地资源,打造群众家门口“不设墙的实践站(点)”,让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遍布城乡。小切口呈现大民生,让志愿服务“福泽千家进万户”。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制定“8+22+N”类服务菜单,采取“群众点单—所站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闭环服务模式,精准服务民生。小集市撬动大联动,让新风正气“春风化雨润民心”。发动商户成立“爱心商户联盟”,督促部门单位与实践所(站)结对共建,“文明集市”活动遍地开花,文明新风吹进万户千家。

坚持服务为民,全面提升文明创建水平。民呼我为,坚持为民创建。立足解决精神文明建设领域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急难愁盼问题,做到文明创建与解民忧、惠民生、暖民心相辅相成。深入推进停车惠民、小区综合治理、农贸市场整治等17项专项行动,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不断提升大冶的城市品质。系统推进,统筹“五大创建”。坚持全市“一盘棋”,全面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五大创建”,深入推进文明小区等系列细胞创建。改进创建工作作风,力戒形式主义,防止“运动式”创建,防止创建扰民。融合发展,实现城乡共建。以“3515”文明村镇(3个全国文明镇、5个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镇、5个省级文明村)为示范引领,常态化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全域铺开,形成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新局面。

(作者: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城市文明创建中心主任 张春明)

责编丨白  雪

编审丨周春明

监审丨叶  海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