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作者:实验中学807班向思雨 指导老师:项瑞芳)我们总是在没日没夜地背诵苦涩难懂的古诗词,麻木地去理解诗意,只能在这简单句中窥见诗人世界的一角,却忘却了那是他们鲜活的一生。你在“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中看到诗仙李白的潇洒肆意,却不知凡人李白亦有“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的委婉惆怅;你在“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中看见老年王维的闲情逸致,却不知曾经王维也有“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的杀气腾腾;你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看到杜甫的忧国忧民,却不知少年杜甫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他们的生活或许要比我们想象的更加跌宕起伏,你真的读懂他们了吗?所以我想给你们推荐一本书——《鲜衣怒马少年时》。
如果你问我这本书是如何发现的,我不妨告诉你,这不过是我闲时玩手机时无意刷到的书集推荐,因其中的一句话,果断下单。“成功没有标准,在鹿门山是静好岁月,在长安是光辉岁月。只要是你内心想要的,就是好岁月。”这句话,即使现在也令我记忆犹新,但知道这本书的人却很少,身为网络文学的它,不如古代文学那么富有内涵,不如现代文学那么富有哲理,甚至遭受着偏见、鄙夷,算不得一本好书。但我倒觉得,这是描写唐宋诗人特色的最好释本。
本书作者马子阳,笔名少年怒马,喜欢唐诗宋词、《红楼梦》,爱讲故事、爱调侃,能把复杂枯燥的知识写成段子。
本书选取唐宋代表诗人词人,以现代的立场、开阔的视角、幽默的笔调,用小说化或者独白的方式,另类解读他们的人生故事,并对诗歌经典做个性化解读。从隋炀帝到陆游,融诗史于一体,览一卷跌宕起伏的历史。让我们换个角度读诗词,开拓不一样的诗词想象空间。
怒马总是用现代幽默的语言平替,当下热梗也层出不穷。就这样古诗词在他的笔下成了文人墨客的朋友圈。他还喜欢为各个诗人写下最独特的外号。例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抑或是“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他总是在心系国家苦难,所以看花哭,战胜哭,可就不是“痛哭的人”嘛?而高适作为唐朝著名的军事家,战功赫赫,却能写下“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千古名句,经万人传唱,可谓是“被诗歌耽误的军事家”。这些风趣的笔墨总是让人捧腹大笑。
而在这之下也深埋着世间百态,他笔下有元白的相视莫逆,有王维的辉煌一生,有李白的浪迹天涯,有人情冷暖,亦有快意江湖。风趣幽默中又深埋人生哲理,引人深思。文中有这些文段让人回味无穷:此时的王维开始了另一种生活,那个唱小情歌的少年不见了,那个大口喝酒、长剑杀敌的愤青不见了。他一头扎进山水田园,用一首首乡村民谣刷着屏幕。
人们只看到他“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却看不到“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这是实现了财务自由、不用上班之后才能有的任性。
人们只看到他“独坐幽篁里”,却看不见他“弹琴复长啸”。那是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的青春口哨。
人们只看到一个大叔“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却看不到他“复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那是快意人生后的沧海一声笑。
人们只看到“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却看不到“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是他在辋川别墅里描绘钟南山的景色。
论诗情才华,王维稍逊李杜,但论人生智慧,他可以秒杀一众大咖。王维的风轻云淡之所以迷人,那是因为他曾经叱咤风云。
盛世中,他烈火烹油;乱世里,他冷静清醒。一事无成就看淡风云,那是矫情;功成名就之后看淡功名,那才是境界。
所以,正确的读诗姿势是这样的:少年要读李白,他让你狂傲有血性;中年要读杜甫,他赋予你人文关怀和责任感;至于王维,你什么时候都可以读。他会告诉你,如何轰轰烈烈地入世,如何体面地出世。
最后,合上书的我,身心仿佛仍在大唐的半余残梦之中。
回到那时的长安,我记住了晚唐的断壁残垣,人心冷淡,却仍有无数英雄人物,如剪影,又如绳结,承载着一个又一个故事,也记住了那曾风华一时的大唐荣耀。我欣赏高适,一骑孤马,冲出包围,只因见过“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我敬佩杜甫,一缕青衣,乱世中坚定自我,风雨飘摇如雨中之萍,只因有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美好愿景。或许几千几万年的时间里,大唐的遗迹灰飞,甚至连龙门石窟和古典著集都也随之逐渐湮灭,但无数个我们对大唐盛况的遐想和记忆,终会停留在那个拥有“五花马,千金裘”的盛唐;那个拥有“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的李唐王朝。或许这就是大唐的魅力,这就是我们阅读这本书的意义。它虽然充满着想象,夸张,甚至有些不切实际,让我们成为一个身临其境的旁观者,我们体会到的是诗人的热血。从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到王勃“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的依依惜别,其中无不印记着那鲜衣怒马少年的内心之情。他们诗意,他们肆意,他们悲天悯人,他们多情风流。
老师评析:
这篇读书札记令人耳目一新!文章以犀利的笔锋刺破传统诗词学习的刻板印象,以“人生多面性”为锁钥,层层叩开诗人的精神世界。尤为可贵的是,你精准捕捉到《鲜衣怒马少年时》将古典诗魂注入现代语境的独特价值——从王维的“沧海一声笑”到杜甫的“痛哭者”画像,你不仅读出了历史的褶皱,更触摸到文学解构背后的深切共情。文中对盛唐气象的描摹既有“五花马千金裘”的瑰丽,亦不忘“战士军前半死生”的苍凉,这种辩证思考展现了超越年龄的洞察力。期待你在诗与史的星空中继续追寻,让古典的月光永远照亮当代的窗棂。
一审:璩 靓
二审:范先浩
三审:姚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