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石程曦 通讯员 陈栋)“稳步回暖,质量提升,趋势向好。”这是市统计局负责人对2024年全市经济的评价。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冶努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新挑战,经济运行亮点纷呈,呈现出工业生产持续回暖,新动能加速聚集,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市场活力显著增强等良好态势。
全力以赴促“满堂彩”
岁月不欺有心人,流年善待追梦者。回眸2024,这是我市发展历程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地区生产总值930.71亿元,首次突破900亿大关,同比增长7.1%,高于全国2.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7%,分别高于全国、全省7.9和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8.9和5.6个百分点。
一串串直观、有力的数据全面彰显了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成色:全市超1077家“四上”企业撑起了大冶发展的“大盘”;343家产业集群企业和超550亿元集群产业规模,让产业体系不断优化。
中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中郡县域经济全国百强排名均首次进入50强;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402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914家,蝉联全省市县科技创新综合考评优秀县市;超11万人才活跃在铜都大地,与这片热土彼此成就、共同出彩。
通过举办大冶第二届半程马拉松、保安沼山“知音湖北·四季村晚”、茗山“村BA”等活动,我市持续放大地域文化IP效应,城市名片更加闪耀,正成为近悦远来的发展高地、创新福地和诗意栖息地。
拼抢实干谋“开门红”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2025年九项重点任务之首。
消费,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刚刚过去的2025年春节假期,我市消费市场迎来“开门红”。1月27日至1月30日期间,雨润商圈累计客流量突破17万人次,铜绿山古铜矿遗址首部博物馆舞台剧吸引市民游客超3万人次。近年来,我市充分挖掘“千年古县、劲酒基地”的独特优势,以新消费为重点,培育更多的消费增长点。
“首战用我,用我必胜”,这是在2月5日全市招商队伍出征仪式上6支招商队伍的响亮口号。随着新一轮招商引资浪潮澎湃涌起,我市锚定“质”与“量”双优目标,全面开启招商攻坚新征程,力争2025年完成新签约项目不少于150个,项目投资额不少于1020亿元。
招商引入源头水,项目激活产业机。在多个产业园区,项目建设都按下了“加速键”,施工团队争分夺秒,力求早日竣工投产。华鑫技改、兴冶重工、川气东送等一批项目蓄势待发,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
万物复苏的春天,正是踔厉奋发的时节。2025年,我市既要完成“十四五”收官之战,又要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使命在肩、责任重大。全市上下正以“拼”的精神、“抢”的劲头、“进”的干劲,将春天的誓言化作四季的耕耘,化作“干出一个新大冶”的火热实践。
一审:张 敏
二审:周春明
三审:卫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