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熊业欣)“能配型成功就是一种缘分,我也为患者高兴!”4月14日上午,来自我市的“00后”公务员王磊(化名)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为华东地区一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送去生命希望。他也成为黄石市今年首例、湖北省第715例、中华骨髓库第19890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王磊是阳新人,在黄冈长大,目前是我市一名公务员。2019年,在北京读大学期间,王磊在一次公益讲座活动中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意义,于是他毫不犹豫地伸出胳膊留存血样,成为中华骨髓库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当时就想着多一个救人机会总是好的,也希望能帮助到别人。”没想到6年后,这个善意的决定真的让他与一位患者配型成功。
今年2月,王磊接到了黄石市红十字会的配型成功通知,他的第一反应是惊讶,第二反应则是幸运,“听说配型成功概率仅有十万分之一,是很难得的一件事。”王磊说,“得知这个消息时,自己好像有了一种使命感。”因此,他没有丝毫犹豫便同意了捐献,但工作人员告诉王磊,捐献造血干细胞还需要取得家人的同意。
对于儿子的决定,王磊的母亲一开始不同意。“家里就他一个孩子,我担心对他身体有影响。”为了让母亲安心,王磊和父亲上网查阅资料,耐心解释如今捐献造血干细胞是通过外周血采集,捐献过程是安全的,母亲终于放下心来。
捐献前期,为了能给患者提供最优质的造血干细胞,王磊严格遵循健康指导:保持良好生活作息,饮食清淡健康,保证充足睡眠,以最佳身体状态迎接捐献时刻。为此,他改变了喝咖啡提神的习惯,坚持每天锻炼身体。
4月9日,王磊和母亲来到武汉,父亲13日一早赶来。王磊的父母在黄冈市区经营一家广告设计店,为支持儿子救人,他们选择闭店3天,全程陪护。“孩子在做救命的大事,我们做父母的自豪都来不及,必须当好后勤部长。”
4月14日,在武汉市中心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王磊平静地躺在床上,温暖鲜红的血液通过透明的导管,缓缓流入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出珍贵的造血干细胞。“我当时就想着能快点结束,让受赠者能早点得到治疗。”经过4个多小时的采集,王磊成功捐献279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这些带着体温的“生命火种”,将为一名血液病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入院前,王磊收到了受赠者写的一封感谢信。“您不会听到我化疗呕吐时的呜咽,却愿为陌生的我忍受针管的疼痛;您不曾见过我蜷缩在无菌舱的孤寂,却用热血为我筑起生命的堡垒;我们甚至永远不会相见,但我的血液中将永远流淌着您的温度。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每天又能吃到爱人烧的可口的饭菜,每天又能听到女儿琅琅的读书声,每天又能听到父母的唠叨。而这一切平凡的幸福,都源自您勇敢的决定。”
“这既是一次爱心救助,也是我和患者特别的缘分。”王磊说,在感谢信中,他还得知了受赠者和他一样是过敏体质,这让他感觉神奇。“生病很痛苦。希望这位患者早日康复,跨过这道坎,走向阳光普照的坦途。”王磊直言,如果患者未来还需要帮助,自己还会义无反顾做出同样的选择。
一审:璩 靓
二审:周春明
三审:柯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