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支点建设·聚力五大攻坚 城乡融合】白茶飘香富一方 科技赋能绿生金(一)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周春明 熊业欣)四月,春意盎然,大冶一座座茶山上,风光无限好。伴着朝霞,采茶女们指尖轻巧,嫩芽随之翻飞、落入背篓。

大冶与茶的缘分,可追溯至千年之前。北宋文豪苏东坡曾在大冶品茗桃花茶,留下《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的传世诗篇。近代,70年代知青在殷祖镇太婆尖开辟茶园,所产“云雾茶”跻身“湖北十大名茶”之列。这些历史印记不仅彰显了大冶茶文化的悠久,更为今天殷祖白茶品牌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绿色茶山

从因地制宜到全程支持

2014年,通过考察浙江安吉、湖北阳新等地,结合本地红砾土壤富含硒元素、气候温和湿润、海拔200—600米的丘陵地形等独特优势,我市最终选定引种安吉白茶“白叶一号”品种。这一选择不仅因白茶对大冶气候土壤的适应性,更因白茶产业的高附加值与生态效益——既能修复荒山,又能带动村民增收。

4月23日清晨,刘仁八镇东山村仙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茶山上,晨雾未散,整片山谷裹着一层薄纱,茶梯如绿色的琴键,从山脚攀至顶端,在天地间演奏一曲无声的春之歌。

“采摘结束了吗?”“眼下,春茶采摘已接近尾声,我们将着手进行剪枝、施肥等茶园管护工作,为明年春茶生长积蓄力量。”仙源公司总经理余放鸣告诉记者,今年预计可产成品茶6000斤,产值380余万元。

“茶树种植并非随心所欲,需遵循一定条件与规范。”余放鸣说,从茶园选址、整地、栽种到育苗,都需要按技术规范执行。而这一系列过程,都有专家指导。

茶农采茶

我市将茶产业列为乡村振兴支柱产业,市政府从2022年开始至2026年,连续5年每年列支专项资金2000万元支持茶叶产业链建设。

为筑牢产业根基,我市多措并举。一方面,以专家智库全程护航,聘请安徽农业大学教授、湖北省农业品牌研究传播学院团队等专家顾问,定期为茶园“把脉问诊”,制定《大冶市茶叶产业发展整体规划(2022—2026)》;另一方面,推行标准化种植管理,实施“镇村干部包保茶园+技术员管护+定期巡园”制度,推广人工除草、病虫害绿色防控和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茶苗成活率超90%。此外,每年春茶季都会组织涉茶村书记、茶企代表实地学习采摘技巧,召开产业建设会议,针对性解决采茶、加工、销售难题。

东山村村民石娜就是众多受益茶农中的一员。采访当天,她手捧着一把新采的嫩叶说:“针对‘黄金芽’品种的敏感性,专家让我们调整采摘技巧以提升芽头完整度,平时也会教我们如何使用有机肥和科学预防病虫害,茶叶品质提升了不少,收购价格也比普通茶叶价格高。”

石娜的话语中,充满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她告诉记者,整个基地的产业路、喷灌系统、蓄水池的建设均有专项资金支持,包括怎么种、怎么管、怎么销售,相关部门和专家全程进行技术指导。

石娜提到的资金支持,刘仁八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副主任石达为记者作了解答,“按照《大冶市2025年茶叶产业链建设行动方案》,新建的茶园基地分三年进行奖补,其中第一年按1500元/亩标准奖补(包括茶苗),第二、三年按500元/亩标准奖补。土地平整的时候每亩再补助300元。喷灌设施按照新植茶园每亩800元、老茶园每亩400元进行补贴。”

“殷祖白茶”统一包装和标识

从手工匠心到效率革新

伴随着春风,记者来到殷祖镇塘下村明霞白茶种植基地,只见负责人骆名雄正在制茶车间查看茶叶制作情况。他告诉记者,每年清明期间,基地里都会有采茶女背着小茶篓踏歌而来,春茶采摘、车间炒茶……那时候白茶的香气将飘满整个车间。

殷祖白茶的制作,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传统手工制茶工艺复杂,包括采摘、摊青、杀青、回潮、理条等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严格要求。制茶师傅冯争是“2024年殷祖白茶制茶能手”一等奖获得者,他向记者介绍了“看茶做茶”的技艺:“杀青温度需精准控制在250-300℃之间,揉捻力度要随叶片状态调整,这样才能锁住白茶的鲜爽与香气。杀青是白茶加工的关键步骤,通过高温破坏茶叶中酶的活性,从而停止茶叶的氧化过程,保持茶叶的新鲜度和香气。”恰当的温度与绝妙的手法搭配,结合本地矿物质土壤特性,形成了“形似凤羽、汤色清澈、回味甘醇”的独特风味。

机械+人工制茶

然而,传统手工制茶效率较低,品质得不到保证,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为此,我市坚持科技赋能,积极引入先进制茶设备,如自动化杀青机、理条机、烘干机等。殷祖镇江畈村映山红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去年就引进了一台新设备,“这台烘干、揉捻、杀青一体机是从安徽引进的,价值30多万元,日处理鲜叶能力达2000斤,比人工快好几倍。”负责人石锋介绍,新设备通过智能控温系统,精准模拟手工杀青的温度曲线,既保证了茶叶的鲜爽度,又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茶科技”不仅体现在效率的提升,更体现在跨品类加工的创新突破。

“殷祖白茶还能制成红茶。”石锋告诉记者,白茶的采摘期短,如何提升后期效益,他们一直在探索。

经过不断技术革新,以白茶作原料,映山红合作社研制出红茶。“提高经济效益,首重创新工艺。白茶后期叶大,正是红茶所需的原材料。红茶保质期长,可以全年销售,促进茶农增产增收。”据介绍,红茶是通过调整摊青时间、发酵时间和温度等各个环节来实现制作。

“以前种茶靠经验,现在靠科技。”科技赋能,让茶园管理更科学、茶叶品质更优良,茶产业也在传承与创新中越来越有活力。

全自动摊青、萎凋一体机

从区域品牌到全国版图

殷祖白茶的发展,品牌打造和市场对接至关重要。

这段时间,位于浙江安吉的中国白茶城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作为全国最大的白茶交易市场,这里正在上演春茶交易的“抢鲜”热潮。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茶农、经销商汇聚于此,品尝、选购心仪的白茶。

“香气馥郁、口感回甘、清甜润喉”,这是批发商和游客们对殷祖白茶的一致评价。在中国白茶城“殷祖白茶”门店内,多名顾客正在仔细选购白茶。

“我们的白茶都是当天采摘、当天制好、当天销售,确保顾客能够品尝到最新鲜、最纯正的殷祖白茶。”宏浩白茶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章浩说道。据了解,该企业在殷祖镇继堂村种植了1000亩白茶,包括白叶1号、黄金芽、金镶玉、黄金叶四个优质品种。多年来,企业一直在中国白茶城销售白茶,2024年,大冶市茶产业链在中国白茶成开设“殷祖白茶”门店,提供给大冶市茶农茶企开拓市场免费使用。

3月24日,宏浩茶业开始销售今年的头茶,当天采、当天制的殷祖白茶,从殷祖镇出发,通过专车运输到安吉只需5个小时,确保了白茶的新鲜度和品质。

“今年整个批发市场的白茶价格算中等价位,平均价格500元/斤,最贵的品种黄金芽目前售价800元/斤。我们每天大概可以卖出干茶400—500斤。”章浩介绍。在安吉中国白茶城设立“殷祖白茶”品牌门店,这一布局不仅打通了华东市场,更通过“以点带面”辐射全国。

此外,我市通过连续举办殷祖白茶文化节、积极参加各类茶展等方式,吸引众多茶商、茶友前来品茶、购茶,有效提升了殷祖白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冶市旺博茶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袁明胜表示:“相关部门经常带着我们到省外市场去考察,包括参加一些茶商对接会,帮助我们打开销路。”

第三届殷祖白茶文化旅游节

2022年,我市统一了“殷祖白茶”区域公共品牌,统筹整合各大茶企优势力量,不断拓宽茶叶销售渠道,推进茶叶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全市白茶种植面积达2.5万亩,覆盖9个乡镇、57个村。共有新老茶园90余家,茶叶加工厂15家,基本满足全市茶叶加工需求。预计今年可采摘成品茶17万斤以上,总产值达1.2亿元以上。在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中国武汉茶业博览交易会等茶事活动中,殷祖白茶多次连获金奖,成为大冶茶叶的一张亮丽名片。

据市白茶种植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殷祖白茶已畅销海内外,许多归乡的企业家、艺术家及游子都会携带殷祖白茶与他人分享品鉴。部分茶企已在市域内开设8家“殷祖白茶”品牌直营店,销售形势良好。每年销售茶叶约5万斤,累计销售额突破2500万元。

从荒山到茶园,从传统到现代,从深山到全国市场,殷祖白茶的崛起,是科技赋能与生态农业融合的典范。它不仅让大冶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更以“中国天然矿物质茶”的独特定位,书写了乡村振兴的绿色答卷。未来,这片茶叶将继续飘香,为乡村经济注入持久活力。

一审:张   敏

二审:周春明

三审:姚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