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校园】滨湖学校:双翼并举育英才 绿茵竞技启新篇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但超)“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体育是撬动素质教育的重要杠杆,五育融合离不开体育。近年来,滨湖学校以体育为支点,从制度保障到课程革新,从师资培养到赛事锤炼,通过打造“一校多品”体育特色矩阵,搭建跨学科教研平台,书写着新时代体教融合华章。

当课间操的哨声化作跳动的音符,滨湖校园的每个角落都跃动着成长的韵律。

“一二三四、一二三四……”4月23日,下课铃声响起,滨湖学校的操场瞬间变身“立体运动场”:一、二年级的孩子们边跳边念童谣,“马兰开花二十一”的声浪中,协调性与节奏感悄然培养;三、四年级的孩子们则是绕障碍物跑跳结合,还有的学生手持彩圈完成“S”形跑;五、六年级的孩子们通过折返跑与立体跳远挑战,为体育中考积蓄能量。

“现在的大课间就像闯关游戏!”413班学生周梓浩擦着汗津津的脑门,眼睛却亮晶晶:“以前追跑打闹总挨批,现在又能跳绳还可以下棋,丰富的活动缓解了疲劳,能让我集中精神上好每一节课。”

上课铃再次响起,孩子们带着红润脸庞回到教室,汗水记录着身体拔节的声音,更蕴藏着教育者“润物无声”的巧思。

“这些课间活动我们所有学生参与、所有教师陪同、所有区域利用。”该校副校长刘娅告诉记者,学校大力推行“阳光大课间”+“多彩小课间”,采取“集中+分散”模式,形成集“跑操、武术操等基础体育项目,跳绳、折返跑等特色体育,萝卜蹲、跳房子等趣味游戏,雨天室内操、课桌舞等艺体融合为一体的多元化活动,在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中,让每个人感受张弛有度的生命节拍。

跃动的课间韵律悄然漫入熹微晨光,滨湖校园的绿茵场上翻涌起新的活力篇章。

23日上午9点,12名足球队少年正在球场进行对抗赛。穿橙色背心的前锋突然急停变向大力横推,皮球绕过防守队员直挂球门死角。场边教练吹响短哨,示意全员折返跑加练,哨声与足球撞击声交织,橙色球衣在晨光中划出流畅弧线。

翻开成绩单,滨湖学校足球队在两年实现竞技三级跨越:2024年包揽黄石市和大冶市小学组联赛双冠并问鼎黄石地区总冠军,同年获评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2025年成功卫冕大冶市足球小学组冠军。从籍籍无名到问鼎区域冠军,滨湖学校正重塑大冶校园足球版图。

谈起特色足球的发展经验,体育教练皮炜翻开训练日志,泛黄的纸页上记录着最新计划表和每个学员的实力和弱点。

“体育运动想出成绩,急不得,必须从小培养兴趣、打牢基础。”皮炜表示,从两年前开始,学校引进了专业团队,科学训练,同时建立分层递进式培养体系,以基础阶段足球游戏和社团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中段组建年龄梯队进行专业启蒙,顶层精英队通过“日常训练+定期赛事”的模式提升竞技水平,形成可持续的人才输送机制,让入队的孩子能够专于足球、精于足球,实力提升飞快。

“以前觉得踢球就是跑跑跳跳,现在才知道每个动作都有大学问。”被借调黄石代表队参加全省U11足球赛的袁文钊告诉记者,最开始他的耐力不够,这几年凭借科学指导和坚持训练,有了长足的进步,收获的也不仅仅是足球技能,还有面对困难时的勇气。

在竞技突破与日常积淀的双向奔赴中,滨湖学校的体育改革也正从实践探索迈向机制创新。

“以体育活动促教学,教学上落实体育活动。”刘娅向记者透露,当前,学校正建立“学年体能动态追踪”机制,以国家体质监测项目为基础,对全体学生开展分级测评。测评数据将纳入体育教师绩效考核体系,与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直接挂钩。避免体育课“放羊式”的敷衍教学,让每个孩子在汗水中淬炼品格,让体育教育的育人价值实现最大化。

一审:璩   靓

二审:范先浩

三审:姚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