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一季度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全市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暨4月份“五大攻坚行动”推进会侧记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石程曦)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踏着奋进的脚步,大冶满载激情与活力,砥砺前行在崭新的春天。

4月28日,我市召开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暨4月份“五大攻坚行动”推进会,总结一季度经济运行成效,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二季度重点工作,动员全市上下以真抓实干的作风,全力推进“五大攻坚行动”,确保实现“双过半”,为全年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

首季“开门红”成绩亮眼

春日的大冶,到处涌动着勃勃的生机和活力:田间地头,一派春耕农忙景象;工厂车间,生产线上机械臂不停挥舞;各大商超景区,人流不断,游人如织。

这样的春日景象在数据上有着更直观的显示:

一季度,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1.7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8%,高于各级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以上,服务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在黄石排名第一,GDP增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工业投资增速均在黄石排名第二,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顺利实现“开门红”。

如何看待这份“成绩单”?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锚定“聚力建支点、冲刺千亿市”目标,以“五大攻坚行动”为抓手,迎难而上、加压奋进,全力以赴抓创新、稳工业、扩投资、防风险、惠民生,一季度经济发展“起跑有力、开局良好”,为全年跨越千亿打下坚实基础。

从整体上看,全市“五大攻坚行动”稳步推进,各包保市领导加强调度,现场协调,60个重点项目绝大部分按时序进度推进。由市法院牵头的商事纠纷“法院+”多元调解,市政数局牵头的打造政务服务品牌,市财政局牵头的果蔬特色产业强链重点工程示范,市农业农村局牵头的还地桥镇甲鱼加工等项目超时序推进,较好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同时,作为千年矿冶名城,我市坚持“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双轨并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季度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58亿元,制造业占比提升至90.4%,十大重点行业贡献超六成产值。

一季度全市经济大盘总体向好,“稳”的态势在持续,“进”的力度在加大,“好”的势能在积蓄,为“双过半”乃至今年目标实现奠定了良好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

深挖招商源头活水

青铜故里春意浓,校友情深谱华章。

4月18日至19日,市委、市政府携手湖北大学、湖北理工学院,共同奏响了“楚商回乡校友回归凝心聚力共建支点”的时代强音,百余名校友企业家齐聚大冶,共探发展机遇,共话产业未来,为大冶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在招商推介会暨合作签约仪式现场,共计4批次21个重点合作项目集中签约,涵盖校地战略合作、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文旅融合等多个领域,不仅标志着“校友经济”在大冶的蓬勃兴起,更为大冶的高质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每一个项目的签约,都是一次合作的升华,都是一次共赢的启航。

我市始终坚持“以诚招商、以情引商”的理念,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提升服务效能,为校友企业家回冶投资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与保障。同时,持续擦亮“校友品牌”,积极搭建合作平台,促进楚商、校友与本地企业的交流合作,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助力支点建设。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安商、亲商,聚焦重要节点、重大活动、重点群体抓招商,将“双招双引”和节会活动融合起来,形成叠加效应和浓厚氛围。一季度,在元宵、清明、“冶马”等节假日和活动前后,接续举办长三角企业家来冶考察、第八届冶商大会、校友企业家来冶考察等系列招商推介会,签约项目65个、协议投资304.27亿元,引起热烈反响。大力推进“楚商回乡、校友回归”,12个校友投资项目落地,协议投资额超50亿元。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组织“才聚铜都、智撑支点”系列招才引智活动40余场,引进机关事业单位、教育卫生、国有企业等专业人才500余人。

以项目“加速度”激活产业新动能

招商选资“不断链”,项目建设“不断线”。

在我市各大重点项目建设现场,车辆穿梭、机械轰鸣,工人们铆足劲、绷紧弦,全力以赴加速项目建设,在奋进的春天里播下高质量发展的希望。

仲春四月,走进黄石大冶湖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机器轰鸣声与键盘敲击声交织,智能生产线高速运转,工人们穿梭于洁净的车间调试设备。作为我市承接武汉“光芯屏端网”产业转移的核心载体,园区聚焦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等领域,不断强化要素保障、完善工作机制、延伸服务触角,绘就一幅产业链集群化发展的壮丽图景。

随着园区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增效,入驻企业也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在大美科技湖北有限公司LED封装车间,全自动焊线机整齐排列,机械臂精准舞动,600条封装线正以每分钟数万次的频率完成芯片植入、固晶分光等工序;在模组生产线,工人们正将封装好的灯珠贴合到PCB板上。

大美科技生产车间

同样在位于高新区的东贝精密材料生产扩建项目施工现场,项目施工方抢抓施工黄金期,施工人员正在进行钢筋加工、搭制模板等作业,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东贝精密材料生产扩建项目由黄石东贝铸造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10.5亿元,将新增2条铸造生产线和20条加工生产线,新增就业300余人。

东贝精密材料生产扩建项目现场主管田涛说:“在手续办理、审批流程等方面,高新区项目办主动给我们服务,加快了我们项目建设进度,预计今年12月份投产。”

一季度,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3个、计划总投资67.6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32.5%。绿冷智能制造、兴冶重工被黄石评为“红旗”项目,渤海科技智能装备制造等8个亿元项目竣工投产。姜桥制氢工厂建成投产,大冶东综合能源站成功实现加氢,跑出了新质生产力“加速度”。武汉新城至黄石新港快速通道等项目提前3个月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展现了“大冶速度”。

一鼓作气共绘崭新发展前景

一季度“开门红”是实现全年目标的良好开端,而二季度则是全年推进落实、实现突破的关键时期。如何持续巩固和增强追赶上升发展势头,确保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这次会议画出了“路线图”。

“拼抢没有止境,实干成就未来。全市上下要加快把状态调到最佳、标准提到最高、作风转到最实,全力拼、埋头干,在‘五大攻坚行动’的战场上见真章、分高下、论英雄。”台上言语铿锵、振奋人心;台下目光炯炯、精神振奋。

从会议的一系列安排部署不难看出,全市上下要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全力以赴抓实项目建设、谋划、签约、开工、入库、达产闭环机制,紧盯关键工作环节和重要时间节点,狠抓项目建设,切实做到项目谋划要深、项目签约要实、开工项目要真、入库项目要快、达产项目要高,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灵乡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拿出逢山开路的冲劲、闯劲和拼劲,奋战二季度,实现‘双过半’,抓紧抓好各项工作,为大冶‘聚力建支点、冲刺千亿市’作出灵乡新的更大贡献。”

起而行之,奋楫而上,大冶正以“向新而行”的姿态,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淬炼新天地。从工业脊梁的硬核支撑到人才与城市的双向滋养,从区域协同的开放胸襟到绿色转型的深远谋略,在春天出发,我市经济发展标注着昂扬向上、朝气蓬勃的精气神。

一审:张   敏

二审:范先浩

三审:冯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