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围绕“聚力建支点、冲刺千亿市”铆劲发力、加压奋进。在奋力冲刺“双过半”的关键节点,6月4日至6日,在市委书记孙辄的带领下,我有幸跟随大冶市党政代表团到江阴市考察学习、借鉴取经,经历了一场解放思想、开拓视野的问策之旅,感触颇深,收获良多。
一、何以是江阴:标杆的经验与启示。全国“制造业第一县”,全国第二个GDP超过5000亿元县级市,连续三年获评中国工业百强县市首位,江阴何以取得如此瞩目的发展成绩?
(一)坚持战略先行,务实进取绘蓝图。江阴立足新阶段发展,聚力重塑创新发展格局、打造美丽宜居滨江、拓展发展空间,2021年全面启动“南征北战、东西互搏”重大战略。按照“一年规划、两年框架、三年起势”的序时进度,江阴以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担当作为,一步一步把宏伟蓝图绘成美好现实。
(二)突出产业支撑,集群强链提能级。江阴以民营企业为根,始终把产业作为立市之基、强市之本。通过“工业园区升级改造”这个创新手段,聚力打造“345”现代产业集群,以“特色化定位、差异化竞争、集群化发展”的实践路径,推动形成了传统产业迭代升级、新兴产业动能澎湃、未来产业蓄势突破的发展格局。
(三)强化创新驱动,智改数转育新力。江阴紧扣“创新驱动”核心战略,以“产业焕新、科创赋能、绿色转型、数字重构”为主线,着力构建“一湾一谷一区一港”创新格局,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崛起,“科创江阴”的名片持续叫响。兴澄特钢成为全球特钢行业首座灯塔工厂,海澜云服智慧工厂实行全流程智能化生产,智改数转成为了激活江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劲引擎。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九十年代规模企业独领风骚,到本世纪实现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二十二”连冠,纵观江阴的发展历程,务实长远的发展战略是前进方向,链条完备的产业集群是核心支撑,开放活跃的创新生态是动力源泉,敢想敢为的干部队伍是重要保障。我们将对标对表、找差补短,做到以学促干、以学提能。
二、对标学江阴:追赶的方向与措施。对照发展要求、对标发达地区、对表未来大势,灵乡将以宏大视野谋发展、砥砺精神抓发展、狠抓落实促发展,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发展实效。
(一)保持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争当镇域经济“排头兵”。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奋力谱写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一是明确目标追着干。市内敢与兄弟工业乡镇比武打擂、比学赶超,市外对标对表钟祥市胡集镇、江阴市青阳镇,以“人一我十、人十我百”的精气神、硬举措追赶超越,在经济实力、城乡建设、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各方面争创一流。二是砥砺作风拼抢干。弘扬“永不言败、永不放弃、永争第一”的灵乡精神,始终“使满劲、拉满弓”,形成“雷厉风行、说干就干”的浓厚氛围,让狠抓落实真正成为习惯、变为规矩、化为自觉。三是提升能力务实干。结合干部素质提升年,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理论武装大学习、镇域转型大讨论、党建引领大调研等系列活动,推动形成比业绩、比作风、争模范、争先进的“双比双争”实干氛围,以干部战斗力提升灵乡竞争力。
(二)激活改革创新的澎湃动力,争当科创引领“主攻手”。旗帜鲜明坚持工业立镇、智造强园,加力实施以科技创新引领工业振兴。一是建强高端载体平台。坚持把创新平台作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载体,加快建设园区产业数智生态服务平台,实现全域链接工业互联网,支持日盛科技与上海科技大学合作攻克高品质模具钢制备技术难题,争创省级“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示范平台2个。二是壮大优质创新主体。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不断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力争新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以上,数智融合发展企业达到20家以上。三是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强化创新要素支撑,为企业创新主体提供坚实保障。依托再生资源中心、智慧物流中心等关键平台,加速完善园区服务功能,补齐硬件配套短板。滚动实施工业用地储备计划,为优质创新项目落地预留充足发展空间,力争全年盘活闲置用地180余亩。
(三)释放产业集群的能级效力,争当工业振兴“新标杆”。统筹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三线并进”,实施工业提质倍增工程,重振工业强镇雄风。一是突破性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发挥“链主”“链核”企业创新示范带动作用,加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技术改造牵引传统产业升级。加速推进蒙纳二期、特林二期等6个技改项目增资扩产,紧抓日盛、永舟等园区锻造链主企业数智化改造,做优做强高品质模具钢优势产业。二是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灵乡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未来新优势的关键领域,聚焦聚力做好强链延链补链文章。依托锐美轻量化汽车零部件项目,布局集聚一批产业链上下游关键性配套企业,力争打造鄂东南地区最大的新能源汽车配件生产基地。三是前瞻布局发展未来产业。以“需求导向、前瞻布局、创新驱动”为原则,立足“十五五”规划谋划,抢滩布局储能、光伏、新型材料等新赛道。加快建设园区储能电站和虚拟电厂,延伸拓展光伏配套、新能源充电桩研发制造,打造制、储、加、用一体化的新能源设施生产基地。
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灵乡将以学习江阴为契机,鼓足干劲、奋发作为,以克难攻坚的决心毅力和拼抢实干的工作作风,全力冲刺“双过半”,决战决胜“全年红”,为大冶“聚力建支点、冲刺千亿市”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灵乡镇党委书记 陈春娥)
一审:璩 靓
二审:周春明
三审:卫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