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郑甜甜 通讯员 黄丽琼 方澜)8月15日,市农业农村局发布《2025-2026年度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指南》,遴选推出46个适配本地生态的优质品种与32项创新技术,构建起覆盖“粮油-经作-畜牧-水产”全产业链的科技支撑体系,助力农业从“产量导向”向“质量效益导向”加速转型。
据了解,本次发布的46个主导品种突出“高产、优质、抗逆”三大特性,形成五大特色板块。其中粮油板块,水稻推广“出隆稻3号”“珠两优5298”等5个品种;油菜重点推广“大地199”“华油杂50”等8个新优品种。特色经济作物板块,推出七妹羊肚菌、天后蓝莓等14个高附加值品种。畜牧水产板块,优选硒都黑猪、西门塔尔牛、黄颡鱼新1号等19个适养品种。
32项创新技术聚焦“三减三增”(减药、减肥、减工,增产、增效、增质),形成四大技术集群精准发力。粮油增产集群:推广“主要粮作物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配套技术”“优质稻‘一专二控三优’保优栽培技术”等9项技术,夯实粮食产能;经作提质集群:涵盖菌瓜连作一年三熟、蓝莓基质栽培等6项技术,提升经济作物品质与收益;水产循环集群:推出“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稻-虾-鳝生态种养”等10项技术,推动水产养殖绿色可持续;畜牧转型集群:重点推广黑膜发酵池有机肥生产、蛋鸡“155”零排放养殖等6项技术,实现畜牧养殖降本增效与环保双赢。
为确保技术落地见效,市农业农村局将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项目,打造6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集中展示主导品种与技术模式。同时遴选40名技术指导员与200名农业科技示范主体,推行“专家+农技人员+示范基地+示范主体+辐射带动户”链式服务模式,构建“点对点、线连线、面扩面”的技术推广网络,推动产业链与科技链深度融合。
此举旨在加速农业向质量效益导向转型,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力争2026年,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将达8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8%,主推技术到位率超95%,农民满意度保持在90%以上。
一审:璩 靓
二审:范先浩
三审:吴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