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李尚书)“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新增供水进村入户行政村22个”作为2025年我市“十件实事”之一,目前正有序推进,13个行政村已完工通水,另外9个村正在施工中,总工程量已完成80%。
从村民家中流淌的清澈自来水,到施工现场忙碌的建设场景,这项惠民工程正逐步解决农村饮水难题,让更多村民享受到安全、便捷的供水服务。
清泉入户解民忧 老人告别“挑水难”
8月15日,在茗山乡袁大村,清晨的阳光刚洒进村民卫开红家的厨房,他便熟练地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哗哗地流进洗菜盆。今年62岁的卫开红,11年前因突发中风,左手左脚落下了行动不便的毛病,家中还有88岁高龄的老母亲需要照料,子女又常年在外打工,生活里的大小事全靠他硬撑。
村民卫开红在洗菜
“以前哪有这么方便哦!都是去井里挑水吃。我这腿使不上劲,走几步就得歇一歇。”卫开红一边用自来水冲洗着青菜,一边感慨道,“现在好了,自来水随时都可以用,还经过专业消毒,比以前的井水干净多了,吃着也放心。”
隔壁的谢春枝老人正在卫生间洗拖把。她笑着直起身,指了指墙上的水龙头:“以前挑水要走几百米路,遇到下雨天,路更不好走,挑回来的水还带着泥沙。现在用上了自来水,水压足得很,水流大小也可以调。洗拖把、洗毛巾、浇花,怎么用都顺手,真是太方便了!”
村民谢春枝接自来水做家务
据该村村干部介绍,袁大村共有350余户村民,其中像卫开红、谢春枝这样的老年人不在少数,“挑水难”曾是村里老人最犯愁的事。今年初,在市清润水务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当地启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到6月份,袁大村实现了自来水全覆盖,村民们再也不用为用水奔波。
而在茗山乡,今年新开工的8个村,目前已全部通上了安全便捷的自来水。村民们彻底告别了“靠天吃水、挑水度日”的日子。
多点发力赶进度 两村建设各有“时间表”
工人在榨桥村安装水表
在罗家桥街道榨桥村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施工现场,一派忙碌景象。两名工人配合默契,用热熔机精准熔接水管;另一边,工人林海军正快速用防水材料缠绕水表阀门,为水表安装做足密封准备。“6月份已经完成300多户村民自来水水表安装,目前还有200多户在推进中,预计9月中旬就能实现全村‘一户一表’。”现场施工负责人卢进介绍道。
榨桥村共有600多户村民,此前一直采用总表计量模式,全村共用一只水表,不仅水损大,分表时还需额外收取管理费,村民用水成本较高。“‘一户一表’实施后,水费透明了,水压也稳定了,水损明显降低,而且维修全由自来水公司负责,费用比以前少了许多,真是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榨桥村村委会副主任吴正勇说。
工人在进行管道对接
与此同时,保安镇株树村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也在紧锣密鼓推进。施工现场,四台挖掘机、铲车不停作业开挖道路,10余名工人忙着进行管道对接。“目前正在铺设PE110主管道,全长2000多米,8月7日正式开工,工期4个月,现在已经完成工程量的20%,预计年底全部完工,接下来会陆续推进入户管道铺设。”施工负责人石加祥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株树村是保安镇最后一个通自来水的行政村。今年,我市启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以来,目前已完成13个村的建设,还有9个村正在施工。随着工程推进,我市离城乡供水一体化目标越来越近。
投资超6亿元 覆盖297个行政村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农村安全饮水工作,2016年起便部署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依照“先急后缓、先近后远、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对全市符合规划要求、具备施工条件、群众自愿申报的行政村,统一纳入进村入户工程建设范围,由市清润水务集团具体负责实施。截至2025年7月,项目总投资达6.3亿元。在全市333个行政村中,已有297个行政村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使用王英水库水源。其中,284个行政村实行“一户一表”直抄到户,其余13个行政村以总表计量方式用水。
一户一表
按照2025年市政府“十件实事”要求,22个行政村的城乡供水一体化“一户一表”改造工程完成后,全部用上王英水库水源。“我们将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严抓施工质量,做好工程监管,切实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让农村群众喝上‘放心水、安全水、优质水’。”市清润水务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一审:陈 雪
二审:范先浩
三审:柯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