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乔绮曼)随着经济社会智能化、融合化、绿色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市电子信息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度和广度赋能百行千业,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性支撑。一批科技型电子信息企业正在大冶这片热土中快速成长。
8月22日,走进位于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园的度边电子生产车间,机器声平稳而持续。271台CNC机床排列整齐,正在自动运转,工人们主要负责上下料和巡检,大部分加工都由设备自主完成。
据悉,度边电子主要从事精密金属件的制造,产品包括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结构件、医疗手术器械零件、光通信设备组件等。这些零件虽然不大,但对精度要求极高。
生产主管袁泽刚指着一台正在运行的机床介绍:“我们用的CNC机床具有高精度、高效率、高一致性和多样化的特点。精度方面,可以达到0.01毫米的微米级水准;效率上,比传统加工方式快很多;一致性也非常好,一旦调好尺寸,生产出的产品基本一致。”他补充道,“只需要更换程序,同一台设备就能加工电子产品、汽车零件、医疗器件等多个品种,适应性强。”
袁泽刚说,“目前我们一天大约能生产三万件产品。今年1到7月,公司产值已经达到5600万元,预计全年达到8000万元到1亿元。”他表示,“我们很多产品用于光通信和光电设备,得益于稳定的品质和产能,企业逐渐在光电子相关制造领域站稳脚跟,成为产业链中一个扎实的环节。”
以科技聚能,照亮创新发展之路,是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显著特征。和度边电子一样,信永辉电子科技也在不断增加生产中的“科技浓度”。
信永辉电子专攻电容式触摸屏、玻璃面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记者在该公司黄光车间看到,身着无尘服的工作人员,正在黄色灯光映照下进行涂胶、曝光、显影、蚀刻等操作步骤。黄光车间在行业内不是秘密,但对于信永辉科技同类型的企业来说,拥有黄光车间却并不多见。
该公司副总经理陈昌凤向记者解释了背后的原因。“打造一条黄光车间的成本不低,大多数厂商都是用于生产液晶显示器等高端产品,而一般触摸屏厂商为了控制成本使用的是蚀刻膏。”陈昌凤说,黄光车间的产品精度可以达到10微米,而使用蚀刻膏的产品标配精度则在300微米。也正是因为信永辉科技不惜成本将“绣花”功夫用在触摸屏的生产上,才为企业赢得了市场的青睐。
沿着大冶铜都大道从空中俯瞰,电子信息产业园正加速集聚发展,大美科技、信永辉电子、仕上电子等一系列电子信息企业也在不断推动技改创新,融圈入群,订单量日渐攀升。截至目前,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已集聚规上企业18家,实现电子信息产业从无到有、快速集聚的嬗变。
一审:张 敏
二审:周春明
三审:冯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