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冶商 楚商回乡】乡情织网 楚雁归巢 大冶千亿征程背后的“强磁场”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王悠)于大江奔流处,听楚商归巢脚步铿锵;

在时代浪潮中,看铜都大地再续华章。

近年来,大冶以敏锐的眼光洞察趋势,以深厚的乡情汇聚力量,始终把大冶楚商资源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精心布局、暖心服务、真心护航,引进298个楚商项目落户,总投资超千亿元。

一套政策“组合拳” 打造回乡“强磁场”

楚商回乡,非一时之策,而是大冶市委、市政府立足于长远发展、统筹全局的战略选择。

时针转向2016年,大冶成立楚商联合会,始终以乡情为纽带、以服务为抓手、以环境为支撑,打好“信息牌”“政策牌”“服务牌”“乡情牌”,持续掀起楚商回乡投资创业热潮。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及省委统战部关于“楚商回乡”部署和要求,大冶市委、市政府把楚商回乡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建立“市领导+部门乡镇+商会”三级联动机制,全覆盖结对联系异地大冶商会(联络处),彻底打通了楚商回乡的“最后一公里”。

引凤还巢,需有枝可依;助商兴业,需有策相辅。

冶商大会活动现场

近三年,大冶积极表彰招商引资优秀商会和楚商个人,持续发放专项奖励资金,奖励额度逐年提升,并向优秀楚商代表赠送了12辆长城魏牌智驾汽车,极大激励商会与楚商个人的回乡热情。

聚焦企业急难愁盼,新出台“科技18条”等政策,为楚商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今年,帮助日盛科技、劲佳科技等5家楚商企业承担的科技项目获省级支持750万元。设立专项资金,每年投入1亿元支持楚商企业技术转化,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产业升级。

与此同时,大冶对重点楚商项目实行“一事一议”,量身定制支持政策。创业贷款支持力度空前,让更多能人返乡创业。

一张乡情“联络网” 汇聚楚商“同心力”

截至目前,大冶已在全国74%的省区市设立21家异地商会(联络处)和10个乡镇商会,服务会员超4000余人,形成覆盖广、联动强、响应快的冶商服务网络,积极举办招商推介、企业互访、难题协调等活动,成为连接政府与企业、沟通外界与家乡的关键枢纽,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信息共通、事业共兴”。

商会不仅是情感共同体,更是发展共同体。

近年来,市工商联大力开展企业家综合素质提升工程,联合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定制课程,年培训超200人/次,提升楚商战略眼光与综合素能,为创业之路保驾护航。

每年春天,“冶商大会”如期举行,成为大冶最热闹的年度盛会之一。来自全国各地的冶商齐聚故里,共叙乡情、共谋发展,已成为大冶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

上海新质生产力推介会签约现场

去年底,在上海举办的新质生产力推介会上,45个重点产业项目签约,总投资额283.5亿元,签约项目涵盖氢能、智能制造、光电子信息、新材料、生命健康等多个领域。

一个月前,苏州推介会成功引进28个高端制造项目,签约投资总额272.35亿元,为“3+2+X”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新动能。

“楚商回乡+校友回归”双轮驱动模式显现叠加效应。湖北大学、大冶一中等校友企业家代表团先后应邀来冶考察,人才、资金、技术资源加速汇聚。

一批冶商“领头雁” 带动产业“群雁飞”

伴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大潮,一批又一批冶商在这片土地上诞生、成长,走向辉煌,他们是大冶的骄傲,更是大冶的未来。

其中,曹祥来、何中林、陈雪峰、许浩、黄浩胜等杰出冶商代表携资金和智慧回冶投资兴业,带动发展,掀起一个个产业浪潮。

西安大冶商会秘书长柯军率先回乡创办兴捷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企业站稳脚跟后,他又引荐商会副会长曹坤回乡投资20亿元,建设兴冶重工高端精密部件制造项目。

“看到家乡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我们愿意回来投资,也乐意介绍更多朋友来发展。”柯军说。

“领头雁”以亲身经历树立返乡标杆,形成“引进一个、带来一串、建成一片”的链式效应。他们凭借深厚人脉与资源网络,推动一批高端制造、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项目落户大冶,有效填补产业空白,增强集群竞争力。

大冶还积极推选优秀楚商代表参评省级以上荣誉。王楠波、刘桑田等人获评“湖北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20余名在返乡投资、技术革新、社会公益等领域表现突出的楚商典型受到表彰。

一流服务暖人心 擦亮营商“金名片”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大冶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大力推进园区提档升级,建设标准厂房,推动企业“拎包入住”。

依托全省首个企业服务中心,将平均审批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提速80%,全力打造“成本洼地”和“服务高地”。同时,建立市领导“企业接待日”“楚商恳谈会”机制,面对面倾听企业心声,实打实破解用地、融资等难题,真正把企业的“问题清单”变为“满意答卷”,让每一位返乡楚商都感受到“家”的温暖。

情感纽带越系越牢。大冶搭建参政议政“连心桥”,推荐70余名楚商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升其政治参与感。邀请楚商参与“东湖论坛遇见矿冶文化(黄石)”“寻美黄石遇见楚商回乡”等活动,增强家乡认同感。组织楚商体检、疗养,及时解决子女入学、医疗等诉求,以暖心服务提升楚商归属感。

一份亮眼“成绩单” 彰显发展“新动能”

近四年来,大冶累计引进楚商项目298个,总投资额达1021.67亿元。仅今年就新签约亿元以上楚商回乡项目79个,投资总额270.33亿元,目前已开工40个。

一批批重点项目如雨后春笋般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成为推动大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工业园区

楚商回乡不仅带来项目,更促进产业结构的深度优化。4年来,工业投资项目199个,投资额812.74亿元,培育出12个十亿级产业集群,筑牢实体经济根基;农业项目66个,总投资114.78亿元,打造出全省领先的有机蔬菜基地等现代化农业标杆;服务业项目33个,投资94.15亿元,推动龙凤山等景区成功创4A,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互促共融。

大冶开展线上线下降本增效措施帮助楚商企业招聘超2000人,稳岗返还政策惠及企业900余家、员工3.4万余人。眼下,楚商企业成为大冶民营经济绝对主力,贡献了全市92%以上的税收和94%以上的就业。

楚商归来,兴业,更兴城。

他们积极投身“万企兴万村”、教育公益、基础设施建设等事业,如项泽、曹祥来、陈雪峰等企业家共同出资1000万元成立沪汇育才教育基金会,助力大冶教育强市建设。还有刘易之、刘欣等一大批楚商以实际行动回馈乡土,改善民生,提升幸福感,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于民。

楚商回乡投资兴业为大冶注入强劲动能。2025年上半年大冶GDP增速达7.7%,赛迪全国百强县位列53位,实现三年三进位。

如今,大冶正按照省委、省政府“对标先进、勇争一流,以一域之光为全省添彩”要求、聚力建支点,冲刺千亿市,奋进50强。

楚商回乡的动人故事,仍在续写。

一审:璩 靓

二审:范先浩

三审:柯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