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先进 争创一流——大冶干部“问道江阴”纪实】比学江阴拓思路 以青赋能助发展

云上大冶报道 青年是城市活力的“晴雨表”,更是发展动能的“蓄电池”。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既在于产业的硬实力,更在于青年人才的软支撑。江阴作为全国县域经济的“排头兵”,其团青工作始终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形成了“青年集聚-城市发展-服务升级”的良性循环。结合大冶实际,我深刻体会到:青年工作的高度,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温度与速度;唯有将青春力量嵌入城市肌理,才能激活高质量发展的“青春密码”。

江阴经验:以“三融”思维构建青年生态

融于产业布局,让青年“有事干”。江阴将团青工作与现代产业体系深度绑定,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联合企业打造“青匠工坊”,培育青年技术骨干;针对青年创业者,推出“青创贷+导师团+产业园”组合拳,帮助青年项目落地,带动青年就业。这种“产业需要什么,团组织就培育什么”的精准服务,让青年在产业链上实现价值,为城市产业升级注入了青春动能。

融于城市更新,让青年“有处去”。在江阴,青年的“生活圈”就是团组织的“服务圈”。他们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嵌入“青年之家”,在科创园区配套“青咖驿站”,构建起“15分钟青年服务圈”。更值得借鉴的是“青年议事会”机制,邀请青年参与城市规划听证、民生项目评议,青年建议被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从“被动服务”到“主动参与”,青年真正成为城市建设的“主人翁”。

融于治理创新,让青年“有担当”。江阴创新“青年网格员+志愿服务队”模式,实施“社区青年干事”项目,2.3万名青年志愿者下沉社区,参与基层治理、文明创建等工作。在长江生态保护中,“河小青”队伍全年开展巡河护河3000余次;在乡村振兴中,“青耘江苏”直播助农活动帮助农户增收超800万元。青年在社会服务中淬炼成长,城市也因青年担当而更具活力。

大冶思考:以“三问”思考破局青年工作

一问“产业对接紧不紧?”大冶作为资源型城市,正处于转型攻坚期,低碳采冶和绿色建材、生命大健康、高端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光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及绿能等未来产业,亟需青年人才,但现有人才培育和技能培训与产业需求匹配度不足,青年“就业难”与企业“用工荒”并存。

二问“城市服务暖不暖?”大冶对青年的吸引力有限,在城市配套方面青年友好场所不多,不能较好满足青年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在教育医疗、婚恋交友、就业创业环境等方面相较周边武汉大都市还有待提升,高质量就业岗位供给不足、薪资竞争力较弱、高层次人才引进难等现象仍然存在。城市发展,如何营造青年友好环境,让青年“留得住”是关键。

三问“青力发挥够不够?”大冶拥有丰富的青年志愿资源,但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和城市更新中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尚未形成“青年发力、城市受益”的闭环。同时大冶产业结构相对传统,高精尖平台不多,青年人才存在“英雄无用武之地”现象,在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培育上作用发挥还不够。

江阴的实践启示我们:破解这些问题,不能仅靠“单打独斗”,必须将青年工作纳入城市发展全局,以“问题导向”谋“破局之策”。

实践路径:以“三化”行动激活青年动能

推动服务精准化,让青年与产业“双向奔赴”。聚焦大冶“3+2+x”产业集群,联合职能部门和龙头企业实施“青匠培育计划”,持续培育青年技术能手;服务青年就业创业,依托企业服务中心、青创园等现有平台资源,加强同创业青年和金融机构联动,优化落实“青创贷”项目,全力为本土项目孵化创造适配条件。同时,建立“企业需求-团委匹配-青年参与”的联动机制,让青年在产业升级中找准定位、实现价值。

推动阵地场景化,让青年与城市“共生共荣”。以“青年友好型城市(县域)”建设为抓手,在高新区、临空区等青年集聚地打造“青创空间”,集成就业指导、社交娱乐等功能;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嵌入“青年之家”,邀请青年参与社区治理,让城市规划更贴近青年需求。依托雨润、吾悦商圈建设“15分钟青年服务圈”,让青年“出门见阵地、活动有去处”,真正破解“高质量就业”与“高质量生活”的核心矛盾,打造能承载青年事业梦想与生活理想的硬核环境,让青年真正留得住。

推动参与组织化,让青年与社会“同频共振”。深化“青科突击队”“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等品牌建设,在经济建设、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领域设立“青春岗位”,组织青年开展常态化服务;实施“青春合伙人”计划,选派优秀青年参与基层治理,推动实现村(社区)青年志愿服务队全覆盖。通过“实践育人”,让青年在服务社会中增强责任感,让青春力量成为城市发展的“生力军”。

江阴之行,让我深刻认识到:青年工作不是“副业”,而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引擎”;不是“单向付出”,而是“青年成长”与“城市进步”的双向成就。我将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把江阴经验转化为实干举措,让青春之花绽放在大冶高质量发展的最前沿,让更多青年在大冶“聚力建支点、冲刺千亿市”征程中“共成长、共出彩!”

(作者:共青团大冶市委书记 许超群)

一审:张 敏

二审:周春明

三审:姚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