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支点建设·聚力五大攻坚 城乡融合】树上种石斛 林下养梅花鹿 康之堂探索乡村发展特色“鹿”径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柏蔷薇)树上种植石斛,林下养殖梅花鹿,林间套种白芨与黄精……在灵乡镇风桥村,大冶康之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之堂”)通过立体循环型生态养殖模式,探索出一条兼具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特色“鹿”径。

梅花鹿养殖基地

9月23日,记者走进康之堂梅花鹿养殖基地,“呦呦”鹿鸣声不绝于耳,整齐的鹿舍中,一群身材矫健的鹿群低头觅食,当有人靠近,它们便齐刷刷地抬起头,好奇地打量来客。

“我们于2018年从吉林引进了一批梅花鹿,经过几年的繁育和适应,目前存栏量已达60余头。”康之堂负责人冯海明介绍。梅花鹿来自东北,气候环境的差异是养殖初期的最大挑战。“梅花鹿怕热耐寒,如何应对本地夏季高温成为关键。”冯海明从石斛种植中获得灵感——引入雾喷降温系统,为鹿舍营造湿润凉爽的小气候;同时依托茂密林地,采取“圈养+放养”相结合的方式,高温时段将鹿群驱至林间自由活动,让鹿群可以享受夏日清凉。

谈起养殖初衷,冯海明表示,梅花鹿浑身是宝,鹿茸、鹿骨、鹿血等都具有较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这正与公司打造“康之堂·养生药博园”的大健康理念相契合。据了解,康之堂成立于2014年,致力于打造集药材种植、生态养生、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综合型健康产业园区,占地面积2000多亩,是黄石地区首家围绕大健康循环发展的大型健康产业园和鄂东南地区最大规模的养生基地。

为了养好梅花鹿这一“宝贝”,基地推行科学养殖管理:饲料以玉米、豆粕等精料与本地草料科学配比,并根据季节和生长阶段灵活调整配方;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健康监测与疫苗接种,并为每只鹿建立详细的健康档案,实现从养殖到产品的全程可追溯。

经济效益方面,公鹿可产鹿茸,母鹿用于繁殖,鹿群一般从两岁起开始产茸,七岁左右进入高产期。每头鹿每年可采收两茬鹿茸。目前,基地年产鹿茸100—200斤,除供应本地市场外,也吸引部分外地客商。鹿血、鹿肉等产品同样市场需求旺盛,整体效益可观。

树上种石斛

在养殖过程中,基地注重生态循环利用,将梅花鹿粪便经沼气液发酵处理后制成有机肥,反哺石斛、黄精等中药材种植,实现资源化利用。2024年,康之堂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开发以鹿产品为主要原料的酒类产品,提升附加值。

“目前我们正在建设深加工车间,围绕‘药食同源’方向,对黄精、石斛、梅花鹿、金樱子等药食同源类药材进行精深开发。”冯海明介绍,公司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深化产业链条,推动基地生态种植养殖走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道路。

一审:陈 雪

二审:周春明

三审:姚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