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者为老年人织就幸福网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刘娟)“你好,我老伴的药快吃完了,我们老两口腿脚不利索,出门实在不方便,能麻烦你们帮帮忙吗?”9月23日上午,东岳路街道建设社区专职工作者余晓燕接到这样一通求助电话后,立刻联系药店取药,半小时后,药品就送到了老人手中。

这样的温暖场景,在东岳路街道早已成为常态。而在建设社区最为明显,因辖区有60岁以上老人1749名,80岁以上高龄老人有180名,这些老人晚年生活始终牵动着专职工作者的心。如今,居民的每一件“关键小事”,都能享受到“点外卖”式的便捷服务——只需一通电话或一条微信,诉求便直抵社区,生成精准对接需求的“民生订单”,而专职工作者的脚步,就是兑现这份温暖的最快应答。

“我们辖区老年人很多,独居老人、孤寡老人也多,社区专职工作者每天都会上门看望,了解他们近期需求,或查看他们的身体状况,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帮助。”建设社区党委书记姜敏说。

家住育才路16号的居民张成书与余桂兰夫妇均已年过九旬,子女不在身边,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成了难题。老人儿子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联系社区,专职工作者余晓燕当即上门帮助完成认证,她宽慰老人:“以后有事随时叫我,不用麻烦孩子跑回来。”

社区还邀请口腔、眼科医院来给辖区居民、老人送健康。在近期的健康检查现场,医生们正细致地给老人查口腔、测视力,这场“家门口的体检”,是专职工作者爬楼、敲门“喊”来的;而在传统佳节里,他们还会带着米面油、保暖衣送到老人手上。

“社区工作人员真好,在我百岁时,他们还特意为我筹备了热闹的生日会,我感觉很幸福,从来没过过这么热闹的生日,真的太感谢他们了。”百岁老人胡杏桃开心地说。此外,专职工作者在日常走访时,还发现94岁的尹翠娥老人生活困难,专职工作者立刻收集材料、对接部门,帮老人办下临时救助金,解了燃眉之急。

这份关怀,更藏在细微处的坚守。82岁老党员曹孟祥腿脚不便,社区党支部便安排专职工作者每月上门送“学”,带着最新的理论读本、耐心讲解政策,让老人“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这些身影的背后,还有10支社区社会组织提供法律援助、医疗健身、治安巡逻等多元服务,与专职工作者形成合力,织就了一张覆盖老人生活方方面面的“幸福网”。

“东岳路街道属于老城区,辖区老人多,服务就得有章法。”东岳路街道党建办主任王娟说,街道要求各个社区建立每日巡查、每周例会、每月培训等七项制度,对独居老人等重点群体实行“五必访”约定。社区专职工作者带着走访本踏遍楼栋,把“民情账”记在纸上,更刻在心里。

一审:张 敏

二审:范先浩

三审:姚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