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熊业欣)“这笔救助金和助学金,对我们家来说就是雪中送炭。”面对记者的采访,我市司法救助对象孟某某的家属难掩激动。

不久前,因孟某某家庭遭遇刑事案件陷入困境,孩子升学面临困难,市检察院第三党支部干警主动上门,不仅快速启动司法救助程序,还多方协调爱心企业,承诺承担孩子中专期间全部学费,让这个家庭重燃希望。
这是市检察院“冶检红心护航”品牌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该院第三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将“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融入司法为民实践,打造特色检察品牌,让司法救助真正成为照进困境家庭的温暖阳光。

“司法救助不仅是办案,更是做群众工作。我们要用‘红心’感知群众疾苦,传递党的关怀。”“冶检红心护航”品牌负责人介绍,“冶检”寓意扎根这片千年矿业文明热土,“红心”彰显党建引领,“护航”则是守护群众权益的庄严承诺。
在这一理念引领下,该党支部党员干警的脚步遍及需要帮助的群众家门。他们创新“党建+司法救助”模式,将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到基层一线。通过构建“司法救助法律监督模型”,从大数据中精准锁定救助对象,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三年来,通过内部线索互通机制移送49条有效线索,救助关口显著前移。
如何避免司法救助成为“独角戏”?“冶检红心护航”的答案是:联动协同,奏响“大合唱”。
对外,他们主动携手农业农村、妇联、民政等12家单位,建立信息共享、线索互通机制。同时,积极引入社会力量,通过企业助学等多元化救助方式,让党的关怀以更丰富形式落到实处。
司法救助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上。该品牌注重救助内涵延伸,努力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
在罗某某救助案中,检察官的工作远不止发放救助金。他们协调落实临时监护,发出《督促监护令》,通过支持起诉帮助母亲争回抚养权,还联合多方解决孩子入园、母亲就业等难题。“我们不仅要解决眼前的困境,更要帮助重建生活信心。”承办检察官道出了工作初心。
三年来,“冶检红心护航”已办理司法救助案件72件,温暖近百个家庭,帮助5人纳入低保,协助3人办理残疾证。其办理的案件获评省级典型案例,团队荣获“全省检察机关优秀办案团队”称号。
一审:璩 靓
二审:范先浩
三审:张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