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上大冶报道 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节点,在全市上下聚力冲刺“千亿县市”的关键时刻,市委高瞻远瞩、举旗定向,部署开展“比学江阴跨越千亿”解放思想大讨论,充分彰显了“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竞进姿态,树立了“大干快上、追赶跨越”的发展气场,必将激励全市各乡镇、各部门单位在千亿赛道上开拓进取、奋勇争先。作为工业大镇,灵乡将知重而担、向难而行,以实干实绩彰显灵乡担当。
深悟江阴密码,在对标先进中明晰何以卓越
江阴成就,不仅是经济数据的领先,更是发展理念与战略定力的胜出。其精髓在于四个方面。一是“敢闯敢试、勇立潮头”的战略远见。从“苏南模式”探索到资本市场“江阴板块”,从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到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江阴始终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以超前布局赢得发展先机。二是“聚焦实体、集群发展”的产业定力。江阴始终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着力构建“345”现代产业集群,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形成了既有“参天大树”又有“茂密森林”的产业生态。三是“用户至上、有求必应”的营商生态。真正将企业和企业家置于“C位”,致力于打造最优营商地。以“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精准服务,铸就了吸引全球要素的强磁场,让企业愿意扎根、敢于投入。四是“专业担当、真抓实干”的干部特质。从外资项目的高效落地到科创平台的快速建成,从“工改”战略的规划布局到各项政策的制定实施,一支懂产业、敢担当、善攻坚的干部队伍,成为将宏伟蓝图变为生动现实的硬核保障。
直面灵乡短板,在反躬自省中找准突围方向
对标江阴,我们清醒看到自身“四块短板”,这既是压力所在,更是突围方向。一是格局之短,缺乏“勇立潮头”的雄心。灵乡虽跻身中部百强、全省十强,但“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心态犹存,缺乏在更大坐标系中争一流、当标杆的雄心和气魄。二是转型之痛,缺乏“凤凰涅槃”的勇气。特钢模具等传统产业“多而不强”,新兴产业“星多月少”,企业“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问题突出,创新动能亟待激活。三是破局之困,缺乏“敢为人先”的锐气。面对低效用地、要素制约等难题,思路不清、举措不硬,缺乏“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四是环境之弱,缺乏“近悦远来”的魅力。镇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金融支撑等与先进地区差距明显,对人才、资本等高端要素吸引力不足,发展“软环境”需进一步优化。
砥砺奋进之志,在笃行实干中书写灵乡答卷
差距就是潜力,目标催生动力。灵乡将把“比学江阴”的震撼与思考,转化为“跨越千亿”的坚定行动。一是攻坚抓突破,决胜“四季度”。坚持产值、固投、财税“三线并进”,精准服务41家规上企业满产达效,实现应统尽统。紧盯蒙纳、坤圣、永舟等重点企业挖潜提能,培育新增长点。加速劲牌酒厂、旺成余热余压发电等5个项目入库纳统,扩大有效投资。拓宽全镇制造业、建筑业企业税收税源,做到颗粒归仓。全年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速突破15%,财政收入超2.4亿元。二是谋实“十五五”,拼抢“开门红”。紧扣“十五五”政策性投向和市级产业布局,前瞻谋划、系统布局七大类项目100余个,总投资突破600亿元。其中,2026年投资额达50亿元,构建梯次衔接、接续发力项目格局。决战首季开局,推动博鼎模具、蒙纳二期等4个项目签约落地,指导亿格模具、博泰技改等5个亿元项目开工建设,以项目“早开工、快推进”赢得开局主动。三是实干走前列,锤炼“硬作风”。以作风建设凝聚发展合力,打好“培训提能、选贤任能、实践强能、激励赋能”组合拳。落实干部素质提升年“六大行动”,分月度开展“专题业务+集中测试”实操性培训。深化绩效管理试点,推动“集中考”向“平时考”延伸。选派干部下沉征地拆迁、信访维稳一线,在复杂局面中增智慧、长才干。用活培训表彰激励政策,一以贯之打造“有活力、讲担当、重实干”灵乡铁军。
实干者乃胜,竞进者乃成!灵乡将以此次解放思想大讨论为起点,把“江阴经验”转化为“灵乡行动”,以“人无我有”的敢闯精神、“人一我十”的拼搏劲头,奋力突围、笃行实干,为大冶“奋力一跃、跨越千亿”贡献灵乡全部力量!
(作者:灵乡镇党委书记 陈春娥)
一审:璩 靓
二审:周春明
三审:吴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