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上大冶报道 在江阴市祝塘镇一个月的“沉浸式”学习,让我深切感受到沿海发达地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创新理念、务实作风和显著成效,既开阔了眼界,也更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差距,进一步明确了努力方向。
核心经验启示
祝塘镇作为“苏南模式”的实践标杆,其发展路径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可概括为四个方面经验启示:
一是坚持精准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祝塘不盲目贪大求全,而是立足“纺织服装”这一传统产业,持续深耕细作,推动其向高端化、智能化、品牌化转型,并巧妙借助“乡贤经济”汇聚发展动能,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
二是创新“工改”模式,高效激活存量资源。面对土地资源紧张,祝塘探索出“市级平台+镇级平台”合作机制,通过市场化融资、统一建设、专业运营、严格准入退出评审,成功盘活低效用地,实现“亩均论英雄”的集约发展。其“天玺产业园”的全链条运营模式,是“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生动体现。
三是坚守生态底线,推动绿色动能转化。祝塘的生态投入是持续且具体的。除了历史性的截污治理投入,2025年仍在扎实推进新伍河整治、富贝湾环境提升工程等具体项目,并系统规划了长达16.83公里的农村河道治理。这充分证明,优良的生态环境不仅是民生福祉,更是吸引优质企业和人才的“金字招牌”。
四是强化政府引导,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祝塘镇政府的“店小二”精神体现在行动上。一个极具说服力的数据是,2024年其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幅高达511.4%。这背后是政府为企业积极争取试点政策、缩短审批流程等精准服务的结果,展现了营商环境优化带来的巨大动能。
反思认清差距
对照祝塘,大箕铺镇在产业发展、资源盘活、环保基础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短板。一是我镇农业“散小弱”问题突出,矿产资源开发仍以原料为主,产业链短、附加值低。二是闲置土地盘活机制不活,绿色发展的刚性约束尚未完全树立。三是环保基础设施和历史欠账仍需补齐,存在“重建设、轻运维”的现象。
本地转化思路
(一)以特色农业“兴镇”。以打造特色农业为方向,重点支持鑫东等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推动农产品向精深加工和高端市场延伸,逐步形成统一商标。主动积极对接农发集团、荆楚投等市级平台,探索复制“融资—建设—招商—运营”市场化模式,加大新型农业化公司引进力度,提高资金流通效率和应用率,规划建设农业标准化加工、冷链物流中心,促进三产融合,真正实现“筑巢引凤”,带动农业全链条提质增效。
(二)以工业先行“强镇”。以支持矿山企业做大做强为方向,重点支持冯家山、付家山矿业等矿山企业实施绿色化、智能化改造,进一步扩大采矿规模,推动矿业由原料开采向精深加工延伸。同时,积极探索“市级平台+镇级平台”一体融资机制,市级平台负责融资,镇级平台负责使用和化债,资金用于建设全镇标准化厂房,并建立专业运行和准入退出机制,推动集约发展。
(三)以盘点土地“活镇”。以盘活全镇存量土地为抓手,加强闲置土地、批而未用土地、低效工业用地的处置,通过分类施策,优化建设用地分布调整,推进连片地块高标准统建,对零散地块实施“腾笼换鸟”。对由荆楚投负责融资但长期未开发的380亩地块,主动协调市平台公司加快开发闲置土地利用进度,实现存量土地资源的精准盘活和效益释放。
此次祝塘之行,是一次思想破冰之旅,更是一次动力激发之旅。我将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把所学所悟转化为具体行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与全镇干部群众一道,努力将祝塘经验的“真经”转化为大箕铺发展的“实绩”,为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力量。
(作者:大箕铺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鲁晓丹)
一审:璩 靓
二审:周春明
三审:姚文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