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但超)需求疲软、壁垒高企、成本攀升——当前,外贸企业“出海”之路面临三重压力。在此背景下,我市外贸企业如何实现突围?位于大箕铺镇的黄石市希禾婴童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希禾婴童”)给出破局答卷:以技改啃下设备“硬骨头”,用需求导向精准对接全球市场,凭借一辆“小童车”撬动20多国订单,今年前10个月出口额突破2000万美元,展现出县域企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的强劲动能。

11月20日,希禾婴童生产车间,6条组装流水线同步运转,工人们正在赶制一批即将发往美国的订单。从车缝、注塑到冲压喷涂,每道工序有条不紊;完成组装的童车经质检后,贴上多语种标签,等待发往海外。据业务经理沈洁介绍,除稳固的欧美市场外,企业在中东、东南亚的市场占比正持续提升,不久前在广交会上还一举拿下300万美元的新订单。

然而,希禾的“出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13年刚落户大箕铺镇时,仅能生产简易型童车,设备落后、品类单一,难以满足国际市场的高端需求。“那时连2000克以上的注塑件都做不了,接国际大牌订单根本没底气。”沈洁坦言。
转机始于2022年的技改。企业斥资200余万元引进全自动注塑生产线,将注塑件单重上限从不足2000克提升至5000克,不仅能生产基础推车,更能承接多功能餐椅、安全座椅等复杂产品。
技术“硬实力”的跃升,让希禾拿到了国际市场的“入场券”。

“现在我们每天可生产1.1万台童车,从接订单到交货最快仅需30天,产品全部通过美国及欧盟安规认证。”沈洁表示,技改既让企业“接得住”订单,也“做得好”高端产品。今年,希禾婴童新增3家大客户,带动产值增长超20%,成功与“好孩子”、英国“Silver Cross”等国际头部品牌建立稳定合作关系。
如果说技术升级是希禾婴童出海的“船票”,那么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洞察则是其航行的“罗盘”。在企业研发样品区,一款名为T01的卡片车格外醒目:轻轻一提一拉,3秒内即可完成展开或收纳,重量轻、体积小。
“这是专为欧洲年轻父母设计的‘登机款’,材料符合欧盟环保标准,折叠后能轻松塞进登机箱。”沈洁介绍,针对不同市场需求,企业还推出符合中东客户偏好的高景观多功能推车,以及适应东南亚气候的耐高温材质产品。
这种“需求前置”的研发逻辑,让希禾形成“Seedling”“Angel”两大自有品牌,研发出40余种差异化童车产品。“我们不‘闭门造车’,而是主动研究全球消费趋势,用创新匹配需求。”沈洁表示,正是这种“按需定制”的能力,让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站稳了脚跟。

目前,希禾婴童的订单已排至明年四月。据行政经理吴诗卉介绍,企业正积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大箕铺镇,助力打造“童车小镇”,未来将形成“研发—生产—检测—出口”全链条产业集群,让“大冶制造”成为全球婴童用品市场的优质标签。
一审:璩 靓 周春明
二审:祝望林 赵辅拥
三审:范美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