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支点建设·聚力五大攻坚 文化创新】淬古炼今 大冶文旅气象新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石程曦)大冶,素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之美誉。

取“大兴炉冶”之意而定名的大冶,是世界矿冶文化名城、华夏青铜文明圣地。今年以来,大冶凭借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

深耕厚植 打造文旅“品质高地”

欲知大冶,必识其矿冶文明;欲懂矿冶,必访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今年2月20日,我市召开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申遗动员会暨文化创新融合发展攻坚行动推进会,全面启动文化创新融合发展攻坚行动,以文旅高质量发展引领城市转型升级。

“新馆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超过80万人次。”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保护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许娟介绍,遗址在弘扬青铜文化的同时,也激活了区域旅游热度。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设有“铜山有宝”“找矿有方”等五大展厅,荟萃众多珍贵文物,并运用裸眼3D等前沿科技,生动再现青铜采冶历程与华夏青铜史脉络。馆内原创舞台剧《因为青铜》以沉浸式互动与震撼视听效果,演绎大冶矿冶文明的恢宏史诗。

大冶,不仅以工业风骨著称,更藏灵秀山水之韵。如今,这方水土正积极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推动景点“串珠成链”,使乡村旅游成为一张闪亮的城市新名片。

“瞧!那些都是从武汉来的游客,大多数都是退休的老人,他们可是这几年咱们景区接待的主要游客群体。”今年4月9日,陈贵镇雷山风景区中心广场,望着四五辆悬挂鄂A牌照的旅游大巴缓缓驶入,景区负责人程良富满脸笑意。

雷山风景区占地面积达48.99平方公里,由小雷山、大泉沟、天台山三大板块构成,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近年来,陈贵镇以巩固湖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成果为导向,在雷山风景区周边精心布局,先后建成知青馆、乔信明将军生平事迹陈列馆、血水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化铁炉湾古铁冶炼文化展示馆等一批精品乡村旅游景点。

保安镇沼山村素有“世外桃源”之称,凭借“一朵桃花”,成为鄂东地区的春季赏花打卡目的地。然而,传统的“赏花经济”免不了遭遇“昙花一现”的尴尬。为此,沼山村创新推出山水实景演出《桃花源里》,迅速集聚人气,并顺势打造桃里农场、露营基地等新业态,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每年6月以后,小龙虾成了名副其实的顶流。今年端午前夕,一条推介大冶市第四届龙虾文化旅游季的视频在朋友圈火速出圈,播放量达10万+,推介人正是陈贵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饶承东。

为了让游客尽享舌尖上的盛宴,饶承东不仅化身“代言人”,用大冶方言出镜为活动宣传造势,还实地探访了解龙虾销售情况,走近餐桌询问游客用餐体验,让游客真正“留下来、愿消费”。

文化创新融合发展,本质是政府从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考验的是干部的为民意识。只有拿出“把游客当家人”的实诚劲,既能扯开嗓子“吆喝”,又能躬下身子服务,“流量”自然能转化为“留量”。

从青铜文明的深沉回响,到红色基因的赓续传承;从工业遗存的涅槃重生,到全域旅游的华丽转身,大冶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融合路径,通过系统化设计、精准化施策、项目化推进,正将文旅产业打造为城市转型的重要支柱。在这场攻坚战中,大冶既注重扩大产业规模,更追求文化赋能的深度与质量,奋力探索资源型城市文化振兴的“大冶方案”。

精绣全域 铺展城乡“诗意画卷”

文旅融合,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然选择。大冶因矿而起,亦曾受矿所困。长期的矿产开发带来生态压力与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文旅产业作为绿色引擎,既能活化工业遗产,又可培育新增长点,推动发展动能从“地下掘金”转向“地上挖文”。铜绿山古铜矿遗址、鄂王城旧址等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正是这一转型的生动写照。

文旅融合,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大冶通过文化产业赋能乡村,培育演艺项目,打造“一镇一品”文化特色,既守护了乡土文脉,又促进了农民致富,使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凝心工程与富民产业。

文旅融合,是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民生答卷。大冶持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农家书屋,开展流动文化演出,丰富群众精神家园。康养旅游的兴起,更为老年人打造“第二居所”,为都市人提供心灵栖息地,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感与获得感。

文旅融合,是融入区域发展的战略举措。大冶抢抓“空铁水公”多式联运机遇,打造综合交通枢纽。文旅作为开放型产业,有效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让古老青铜文明在新时代焕发璀璨光彩。

今年,大冶文旅捷报频传: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成功跻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大冶荣登“2025旅游名城创新发展案例”榜单;龙凤山八角亭村农文旅一体化项目入选全国“万企兴万村”行动优秀案例;龙凤山景区成为首批省级职工疗休养合作单位;大冶兵暴旧址、红三军团建军纪念馆入选省“三大精神”红色资源推介名录……

从青铜时代的炉火绵延,到新时代的文旅华章,大冶正以“匠心图强、劲无止境”的城市精神,书写转型发展的壮丽诗篇。

“我们将聚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青铜文化高地,推动青铜文化、鄂王城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等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全力建设全国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聚焦铜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古村桃乡、龙凤山景区等核心景区建设,创新推出‘一句口号、一个招牌、一首歌曲、一部大剧、一部宣传片’的‘五个一’城市文旅品牌体系,全面提升旅游要素保障,吸引四海宾朋。”市文旅局主要负责人表示。

一审:张 敏

二审:周春明

三审:范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