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合力站”破题记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乔绮曼)朝阳社区上上下下最近很忙。广厦花园、阳光花园、国源村、广厦名居四个建成近二十年的小区,正在同步进行老旧小区改造。管网老化、停车难、公共设施破损——这些问题困扰了居民多年,大家都盼着改造。但真动工了,新问题也来了。

“施工队赶进度,路面开挖后建材乱堆。找物业,物业说正在协调;找施工方,没人理睬。推来推去,就是没人解决实际问题。”居民刘道炎说。那段时间,物业、施工方各管一摊,居民诉求常常悬空,太阳能热水器拆除、房屋漏水等问题登记混乱,邻里之间因施工产生的矛盾也时有发生。

面对“九龙治水”的局面,今年11月初,朝阳社区牵头成立了“朝阳合力站”。这个平台把社区干部、物业代表、施工方负责人、业委会成员和居民志愿者聚在一起,建立起“收集诉求—集中研判—分工落实—跟踪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

阳光花园小区停车场的改造,成了检验这套机制的第一道题。

“停车难”是该小区居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改造方案提出移除部分绿植增建车位,没想到,这个初衷很好的方案却引发了不少居民的反对,“绿化砍了,小区环境不是更差了?”

面对质疑,“朝阳合力站”没有强行推进。他们组织了多轮沟通会,请专家现场勘查,向居民解释:“小区里有些树木已经长到四五层楼高,不仅影响低层采光,树根还危及房屋地基。这次改造既解决停车难,也消除安全隐患。”同时,他们根据居民建议优化了方案,承诺在新建停车场周边补种灌木和花卉。

真诚的沟通赢得了理解。反对声渐渐少了,有的居民还主动帮做邻居工作。停车场改造得以顺利推进。

如今在改造现场,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党员干部主动把车停到小区外,为施工腾出空间;志愿者组成的“旧改先锋队”在楼栋间巡查,解答疑问;社区、物业和业委会组成的联合工作组,正在逐户收集诉求。

更大的变化发生在居民中间。

“以前社区贴改造公示,大家看一眼就走,觉得说了也没用。”朝阳社区党委书记陈莹说。志愿者马素平建议设立更便捷的沟通渠道。很快,“合力站”在红色驿站里增设了旧改意见箱,“朝阳旧改议事群”也建了起来。社区干部、业委会成员、施工方代表等全部入群,居民诉求实现“随时提、及时办”。

“现在施工时间调整了,建材堆放规范了,这些改变都是居民在群里提的建议。”马素平说,如今,群里每天都有几十条信息互动,施工方会根据居民意见优化细节方案。

自“朝阳合力站”成立以来,发生在小区里最明显的变化是:居民的诉求有人跟进了,施工更规范了。更重要的是,居民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

“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是在更新硬件设施,更是在重塑社区的治理能力。当居民的意见被倾听、被尊重,当各方力量从‘各自为战’转向‘同向发力’,改造的就不仅是楼宇和环境,还有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以及整个社区的治理生态。‘朝阳合力站’提供的,正是这样一把开启基层善治之门的钥匙。”陈莹表示。

一审:璩 靓

二审:范先浩

三审:范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