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派令”到“报到证” 探究大冶人事报到凭证变更史

安排了工作,必须持有效公文到接收单位报到。不同时期的报到公文,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人事管理制度和方法。

大冶市档案馆内藏有一张民国时期的“派令”存根。纸质,条形、纸长27.5厘米,宽14厘米;内框长22厘米,宽9.5厘米,框内文字从右至左竖写,分五行:资源委员会华中钢铁有限公司派令存根 华祕人字第207号、兹派丁振岩为本公司副工程师、此令、总经理  (私章)祕书室主任  (私章)人事课长(私章)、 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十一月五日。这张“派令”上没有公章,没有姓名,三个私章均为小篆字体,分别是张松龄印、朱贤印、卢明蘭印。“派令”文字简洁,直截了当,没有人事信息,只起到公司任职报到作用。

查档得知,1929年从美国学成回国的张松龄,转入冶金钢铁厂工作。学有美国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1948年7月10日,原汉冶萍大冶铁厂正式成立资源委员会华中钢铁有限公司(简称华钢),调张松龄任副总经理代行总经理职务。张松龄从鞍山、抚顺、本溪、石景山等钢铁厂南下人员中,抽调一批钢铁冶炼及采矿技术人员,带到华钢,其中职员、工程技术人员246人,丁振岩就是这些工程技术人员中之一员,持“派令”到华钢报到。

解放前报到证称“派令”,解放后称之“介绍信”。劳动人事管理,1949年后得到重视和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社会一项有特色的工作,介绍信内容作了很大的改进。大冶市档案馆卷宗内有一批八、九十年代的“黄石市大(中)专毕业生行政介绍信”,介绍信内容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是公文,下部分是个人讯息。

上部分主要内容是:大冶人事局按照市×××年大中专毕业生分配计划,兹介绍中专毕业生×××到你处下属单位分配工作,请作好安排,黄石市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办公室。后面有落款时间,并加盖了公章;下部分是表格式的个人讯息,包括姓名、性别、毕业学校、专业、修业年限、备注、限于×年×月×日前报到。公文和个人讯息栏目均为印制,留有空白填写。同件左边粘贴一张“大冶市大、中专(非统招统配)毕业生行政介绍信”,印制品,表格式,将个人信息填写。另外,多一个“安置单位”栏目填写分往的单位名称。×××分到了×××公司后,又由该公司出具手写公函:“经研究同意接收×××学生,请办理有关手续”,报主管单位“大冶市工商业联合会”批准,盖章,送市人事局备案,这个报到手续就算完成。

九十年代末期还有黄石市大中专毕业分配办公室印制的“分配工作报到证”,栏目设置更为规范,增加了学历、档案材料、报到地点。一式两份,正件给报到者去报到,副件为存根。存根右边粘贴湖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办公室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派遣报到证”,简称“派遣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制,统一编号,32开对折,分内、外两面,内、外面有相关文字,正文:黄石市毕办:按照国家制定的×××年高等学校毕业生调配计划,现派遣黄石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来你处报到。最下面是时间并盖有公章。在个人讯息栏内,有专业、修学年限、学历、报到地点、档案材料、报到期限、已发费用、备注编号等信息,均需手写。毕业生持派遣证到黄石市毕办报到,由该办分配,发“报到证”到单位报到。

现如今,大学生到某单位报到,需持报到证、身份证、毕业证报到。《大学生就业报到证》由原来《派遣证》转化而来,是毕业生到就业单位报到的凭证,也是毕业生参加工作时间的初始记载和凭证。毕业生到就业单位报到时,须持《报到证》。学校相关部门依据《报到证》为毕业生办理档案投递、组织关系转移和户籍迁移等手续,就业单位所在地公安部门凭《报到证》为毕业生办理落户手续,就业单位凭《报到证》为毕业生办理相关工作手续。报到证的全称是“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派遣报到证”,是列入国家计划内招生的大中专毕业生一种重要标志,由国家教委直接印刷,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签发,列入国家就业方案的毕业生才能持有的有效证件。用人单位以报到证为依据,接转毕业生的人事档案、接收安排毕业生工作。报到证是一个从学生身份转变为工作者身份的标志性材料,是人事关系正式从学校转移到就业单位的证明。与报到证同时使用的还有用红头文件形式下达的通知,如任职通知、调动通知,转点通知,有对个人的,也有一文对多人的,均都起报到作用。

从民国时期的“派令”到八、九十年代的“介绍信”延续至今的派遣报到证,以及文件下达的通知,其作用都是报到。而个人信息日趋完整、详细,反映了人事管理制度的进步。手续逐渐完备,实行任人唯贤,不拘一格选人才,较好地发挥了其职能作用,体现了人事工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建立了正规的人事档案,人事安排有踪可循,显示出新的生机。人才流动,体现了党对知识分子的重视。就职人员的劳动福利,工资待遇有了保障。(记者 刘娟 通讯员 石雪梅 余炳贤)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