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双拥】退役军人卢新疆:用奉献续写初心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程长珠)“冯大娘,您最近身体还好吧?我来看看您啦!”6月26日上午,退役老兵卢新疆提着牛奶、鸡蛋等生活物资,来到金湖街道井巷社区一位老人家中,紧紧握着老人的手,和她拉家常。

卢新疆在陪老人聊天

卢新疆,1959年出生于殷祖镇巴庄村一个军人家庭。在卢新疆4岁那年,他便跟着母亲来到新疆和当时在新疆当兵的父亲一起生活。1978年,卢新疆应征入伍,成了新疆武警部队的一名战士。1982年退伍后,他被分配到新疆工作,由于其妻子在大冶工作,两人长期两地分居,1989年他回到大冶工作。

工作之余,卢新疆将目光投向那些需要帮助的群体。“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空巢老人越来越多,有许多像冯大娘这样的孤寡老人,他们行动不便,子女又不在身边,生活上多有不便,需要我们的关注和帮助。”卢新疆主动联系社区,每年都要资助几名急需帮助的老人。2022年冬天,卢新疆将2000元现金送到保安镇一位孤寡老人手中,让那位老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我的父母去世得早,我把那些老人当成了我的亲人,能为他们做点事,我心里才踏实。”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是卢新疆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这些年来,卢新疆四处奔走,为多名失业青年寻求就业机会。经过多次沟通对接,市特警大队、市交警大队、保安派出所、金湖民爆站等单位分别提供了一些就业岗位,助力那些失业青年跨越就业难关。

卢新疆平时有晨跑的习惯。在晨跑途中,他先后三次跳入湖中,救起了一名落水学生和两名中年妇女。“2024年秋天的一个清晨,我和往常一样在尹家湖公园跑步,隐隐约约听到呼救的声音,我循着声音跑过去,看到一位女子在水中挣扎。”在那危急时刻,卢新疆来不及多想,纵身跳入湖中,奋力将女子救上岸。

卢新疆在打扫公共区域卫生

卢新疆还积极投身我市文明创建工作,做城市形象的“守护者”。他每天骑着一辆电动车,穿梭在大冶的街头巷尾,不仅监督不文明行为,还主动做起了好人好事——看到老人过马路,他去搀扶;遇到迷路的孩子,他帮忙联系家人;发现路边井盖破损,他设置警示标志并联系相关部门维修。这些事看似微小,但卢新疆一直在做,因为他相信,只要每个人都多一份热心,城市就会多一份温暖。

在参与我市“不文明曝光台”工作时,卢新疆始终以军人的严谨态度对待每一项任务。无论是街头乱停车、随手乱扔垃圾,还是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不文明现象,他都用镜头记录下来,并配合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沟通和劝导。有人不理解他的较真,但他知道,城市文明需要每个人守护,军人更要当好表率。

“只要让我碰到了,别人不做的事,我做!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我做了我应该做的事。”卢新疆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奉献精神,激励着更多人投身于服务群众、建设家乡的事业中。

“这些年来,最让我刻骨铭心的是在铜绿山文化站工作的那段时光。”卢新疆回忆说,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当时没有领过一分钱工资,仅靠妻子的微薄收入苦苦坚守了八年。在文化站工作期间,他对文物保护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一村民手中持有一件疑似古代文物的器物,由于缺乏保护意识,文物面临着损坏风险,他当即自费花了不少钱将文物买了下来。今年5月份,卢新疆考虑到自己现在年龄大了,便主动与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管委会联系,想把文物捐给博物馆,也为地方文化的传承发展贡献一点绵薄之力。

卢新疆将收藏的文物捐给博物馆

今年5月30日,卢新疆来到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将自己收藏多年的几件“宝贝”——4个瓷碗和1个瓷瓶,捐赠给博物馆保管。后经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二级研究员陈树祥和大冶市文物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陈峻峰的初步鉴定,认为这些瓷器来源很可能与陈贵镇花炉山明代碗墓相关,此批捐赠可收藏。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颁发的收藏证书

卢新疆的义举,不仅丰富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的馆藏,也为研究当地历史人文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更彰显了社会人士守护文化遗产的高度责任感。

从军营到地方,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初心。卢新疆表示,他将继续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服务群众、建设家乡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一审:陈 雪

二审:范先浩

三审:吴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