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支点建设·聚力五大攻坚 优化环境】东风路街道:三级体系+数字平台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云上大冶报道(通讯员 曹文蒂 钱康康)“真没想到,我的营业执照和小餐饮经营许可证在商圈驿站一下就办好了,太省心了!”近日,雨润商圈新开业的餐饮店负责人王颖激动地说,“原以为要跑断腿,没想到‘只跑一次’就解决了开业难题!”这份高效,源于东风路街道精心编织的政务服务“三级体系”与智能化平台的深度融合。

热情服务群众

一网覆盖:10分钟生活圈里的政务服务地图

东风路街道以解决群众“最后一米”问题为导向,构建起“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社区便民服务站—小区(商圈)驿站”三级联动政务服务体系。在夯实街道、社区两级服务阵地的基础上,创新推进政务服务进小区、进商街、进爱心商户的“三进”改革。如今,19个居民小区、1个核心商圈(雨润商圈)及3家爱心商户门口,醒目的“冶好办”驿站标识成为便民新地标。

这些驿站如同毛细血管,将“综合受理区”的触角延伸至群众步行10分钟的生活圈内,织就了一张高效便捷的东风路街道政务服务地图。居民和市场主体在“家门口”“店门前”即可轻松办理异地就医备案、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设立等高频事项,真正兑现了“就近即办事”的承诺。

征集群众意见

数字赋能:智能平台让服务“未诉先办”

如果说三级体系是骨架,那么全市乡镇(街道)综合服务信息化平台则是驱动整个服务体系高效运转的“智慧大脑”。平台通过打破民政、人社、市场监管等部门间的数据壁垒,成功整合了“数公基”平台基础数据和“一套基础表”业务数据,构建起强大的动态数据库。

平台的核心突破在于其前瞻性预警功能。设定关键阈值后,系统能对临期服务事项进行精准识别——比如高龄津贴申领、食品经营许可证等即将到期时,平台会提前一个月向街道及对应社区发出提示。这彻底扭转了传统政务“被动响应”的局面,推动服务模式向“主动预警、提前办理”转变。今年以来,东风路街道通过数字政务监测,共开展帮办代办活动50余场次,办理服务事项1100余件,让居民和企业享受到“免申即享”的无感服务。

为群众解读相关政策

主动上门:“政务帮帮团”把温暖送到家

为使服务更具温度与精度,一支200余人的“政务帮帮团”应运而生。这支队伍由精通政策的政务协理员、熟谙民情的社区网格员及热心志愿者共同组成。他们以“有需求,就响应”为宗旨,成为流动的服务站。

针对高龄老人或行动不便人群,帮帮团提供“保姆式”上门服务——一通电话或一个网格员转达的需求,团队成员即携带设备入户办理高龄津贴、退休资格认证、居民身份证等相关事项。对商户集中的需求,如在商圈“冶好办”驿站为新开业的雨润·喜润荟购物中心商户集中办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实现现场出证、集中审批。这种“下楼即办”甚至“足不出户办成事”的体验,让市场主体真切感受到政务服务的速度与温度。今年以来,帮帮团共上门帮助市场主体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个体营业执照、企业年报等各类相关事项1450余件;帮助居民办理爱心卡、退休资格认证等各类事项共计1930余人次。

入户走访

集成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

以“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为引擎,东风路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聚焦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异地就医备案等10项高频民生事项,创新推出“预约办+延时办+帮代办”组合服务模式,确保群众需求“一键响应、一站办结”。比如,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家长只需通过“鄂汇办”APP或湖北政务服务网提交申请,即可一站式办理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登记、城乡居民参保登记、社会保障卡申领等多项服务。

同时,办事窗口推行个性化服务机制,满足不同服务需求。建立延时服务机制,坚持“群众不离窗口,人员不离岗位”理念,通过弹性工作时间为广大市民解决“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的业务办理难题。预约办机制精准对接残疾人、老年人、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帮帮团上门办理,实现“足不出户办成事”。2025年以来,东风路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累计提供延时服务106次,上门帮代办260次,群众满意度达到100%。

指导群众办理业务

成效彰显:企业纷至沓来市场活力迸发

三级便民服务体系的便捷触达与智慧平台的精准赋能,共同锻造了东风路街道一流的营商环境。2024年,辖区新增市场主体达1930余家,其中企业580余家,增长率显著提升。新增数字的背后,是企业对政务服务效能投下的信任票。

“过去担心手续繁琐,现在驿站开在商圈里,帮办服务送到店门口,创业信心更足了!”一位在雨润商圈刚开业的奶茶店老板道出了众多市场主体的心声。数据监测、提前预警、帮办代办、预约办、延时办的闭环服务,让企业从“人找政策”变为“政策上门”,获得感与满意度持续提升。

东风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周国鹏表示:下一步,东风路街道将继续深化三级便民服务体系与智慧平台融合应用,聚焦企业、群众全生命周期需求,变“人找服务”为“服务找人”,实现服务事项未诉先办、免申即享、帮办代办,以优质高效政务环境保障一流营商环境,积极打造基层治理现代化新样板,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一审:张 敏

二审:范先浩

三审:柯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