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但超)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入手,查找出一些公共机构“灯长亮”、空调空转等能源隐性浪费问题,并迅速整改,引入第三方服务,将公共机构能源费用集中打包,通过科技赋能,实现智慧管理,探索出一条“节能降本、多方共赢”的公共机构能源管理新路径。
“硬件+”:设备改造激活节能动能
改造后的灯具节能不降效
6月28日,市中医医院国医馆内,新换装的LED平板灯散发着柔和光线,中央空调外机轰鸣声减弱却制冷如常。负责该节能改造项目的绿冷低碳科技发展(大冶市)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振介绍:“我们为国医馆更换了最新节能灯具,将原有24W、48W旧灯功率降低一半,亮度却保持不变。”
田振进一步说明,作为首批改造单位,国医馆空调系统同步升级,使用了绿冷公司自主研发的“第四代”节能环保制冷剂和高效压缩机技术。“这种制冷剂不破坏臭氧层,配合动态控制系统,能显著提升整体能效,综合节能率超过20%。”田振表示。
改造效果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市中医医院后勤保障部主任陈青龙拿着年度电费账单向记者证实:“改造前仅国医馆区域年电费就高达18.8万元。如今在相同使用强度下,年节约电费超过2万元。”
此次改造是我市全域开展能源托管服务的缩影。2024年,我市在对276家公共机构近三年(2021—2023)水电气费用进行统计后,以年均能耗费用为基准、节能率不低于20%为条件招标,选定专业公司负责全市公共机构能源系统改造运维,最终湖北绿冷高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标。根据合同约定,纳入能源托管的用能单位,年度节能率未达标差额由企业补足,超额节能收益则由双方共享,实现政企双方节能共赢。
“软件+”:数字中枢构筑节能生态
会展中心能源管理监督平台
如果说硬件升级是节能基础,那么智慧管理则是长效节能关键。走进市会展中心三楼,洗手台前的感应式水龙头在红外感应下自动启停,提示音清晰可闻;一旁的热水器高效运行,上方加装的智能电表实时记录着能耗;办公室内,灯具开关和空调插座均更换为联网的节能监管终端。
“以前饮水设备只能24小时待机,现在加装智能电表后,夜间自动断电,启动后也能瞬时加热。”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
精细化的能源管理模式,得益于终端设备的全面覆盖与联网。田振介绍,绿冷公司在改造中针对不同场景精准施策:照明系统应用分时、分区及声光感应控制;水系统则通过更换节水阀、节水器具并加装智能水表,构建起覆盖全域的能源监管网络。
能源管理监测平台指挥中心
在市能源管理监测平台指挥中心,巨大的屏幕上,全市各公共机构的能耗总量、碳排放总量、能耗强度等核心数据实时跳动、一目了然。
“平台可以通过终端智能设备回传的数据,实现‘人走灯灭、空调随温、水电计量’的精准管控。”田振介绍,该平台能够对各改造单位的年、月、日能耗进行深度分析,实时监测空调、灯具等设备的运行状态,并与历史同期数据进行比对,从而精准优化能源管理策略,动态调整设备运行模式,让每一度电都物尽其用。
据统计,2024年,我市已完成节能改造项目47个,节约财政资金近60万元。按照能源费用托管服务要求,2025年我市将对不少于100家公共机构进行节能改造。
“我们不仅算经济账,更算生态账、长远账。”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主任邬长华表示,作为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的责任主体,中心将把节能改造的每个环节都转化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具体实践,持续完善长效机制,推动绿色低碳理念深植于公共机构运行肌理。
一审:陈 雪
二审:周春明
三审:姚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