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出一片新天地 

开栏语: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国家的主体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时值2016年全国科普日大冶市“创新发展,全民参与”主体活动的正式启动,从今天起,本报联合市科协推出《创新发展·大冶行动》系列报道,全方位聚焦我市科技创新新举措、新气象、新成果。 

 “创”出一片新天地

——我市科技创新发展综述

 记者 王悠

有人形象地比喻,创新是从0到1,难在“无中生有”;创新是从1到1.01,赢在“多走一小步”。“十二五”以来,我市始终把科技创新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坚持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谋划新举措,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寻求新动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下谱写新篇章,先后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等称号。

如今,“创新发展”的号角在铜都大地上越来越响亮。

夯实科技创新基础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大力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幸福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市通过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14个乡镇(场)和市直有关部门单位一把手组成的“大冶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该小组对全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进行宏观指导,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并对各成员单位实施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和奖励。

与此同时,我市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科协”)立足本职工作,深入五类重点人群提升科学素质。其中,2012年,我市在全省县级市中率先设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市政府拨付专项资金5万元对获得科技创新奖的优秀中小学生进行奖励,并先后组织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50场次,受益师生达10余万人。积极探索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开展“科教进社区”活动,建立了200多人的科普志愿者服务队,促使社区的科普工作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此外,市科协每年联合各乡镇、社区、团市委、妇联、人社局等有关部门单位积极组织待业青年、进城务工人员、城镇妇女就业、下岗职工开展劳动预备制、再就业培训,五年来培训人数共计3万余人。

在此基础上,市科协还通过开展特色科普活动500多场,极大地促进了科普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机关,全面提升市民科学素质。为发挥科普示范作用,市科协集中人力物力挖掘一批科普示范乡镇、示范村(社区)、示范基地、示范家庭、示范带头人等典型,培育出了东岳保康社区、还地桥镇塘桥花木基地等30个社区、100个示范村、20家企业、24个基地科普示范样板。

目前,我市建成市级科技馆1个,建成高标准科普画廊4处、科普宣传栏20个。每个乡镇(场)均建有科普宣传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图书)活动室等综合性科普场所。此外,市科协还通过创新“互联网+”思维,开辟大冶市科普网、科技网、微信公众号和手机短信,及时更新科普知识和科技资讯。截止2015年底,我市全民科学素质达到6.6%,高于全国6.2%的平均水平。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30多年来,我国科技发展迅速,但依旧缺少标新立异与攻坚克难的创新自信和勇气。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以科学精神武装,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我市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初步形成了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合作的技术创新体系,为我市转型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据了解,我市科技部门每年深入近百家企业,开展企业技术需求和技术难题收集调研工作,建立企业技术难题和项目数据库。一是开展需求对接活动,先后帮助24家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研究院所联姻对接,开展产学研合作活动,共为企业解决企业难题42项,引进新技术新成果26项,联合研发重点科技项目29项,目前,我市共有72家规上企业与41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二是通过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先后邀请10余位高校院所的专家教授来我市有关企业挂职,帮助企业制订发展规划,开发新产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工作;三是通过湖北“科惠网”、“大冶科技信息网”等网络平台发布企业技术需求,先后为企业解决关键共性技术难题22项;四是组织实施“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制订工作方案,指导规范企业技术交易行为,仅2015年转化省级科技成果15项,实现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5.2亿元,同时组织15家企业,开展省、市级科技奖的申报工作,两年来,共取得省级科技奖6项,黄市市级科技奖8项。

同时,我市还出台了《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科技、财政、税务等部门通力合作,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后备库,并将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登记备案高新技术产品等指标,纳入各级各部门目标责任考核。如今,大冶高新技术企业年均增幅达10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 

此外,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市科协联合其他单位在全市规上企业实施“四个一工程”,即动员企业职工提一条合理化建议,撰写一篇科技论文,搞好一项技术改造,开发一个新产品,以“四个一工程”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增强科技创新动力

“如果没有科技护航,艾博也不会走到今天。”黄石艾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其林感慨地说道。2013年12月,省科学技术协会开展“科普示范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我市确定艾博科技为活动试点,围绕“突出员工素质提高,注重企业创新实践”为主题,积极引导企业走科技驱动发展之路,开展了一系列参与度高、受众性广、实用性强的科普示范创建活动,实现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结构快速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艾博科技仅仅是我市科普示范助力企业的一个缩影,如今,有许许多多的“艾博”正在科技发展的道路上快速前进。

在此基础上,为积极引导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和专利保护,我市还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培育城市为契机,大力实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积极开展专利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并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和引进第三方服务机构等措施,帮助企业开展各类专利申请,仅2015年我市共完成专利申请量845件。为保障科技成果,市科技部门还积极开展专利维权打假活动,2015年我市共组织开展3次专项行动,深入企业和有关流通领域检查专利商品150余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近千万元。

“十二五”期间,我市共申报上级科技计划项目134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级41项,争取上级项目无偿资金1500余万元。为进一步增强科技发展动力,我市列支2000万对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龙头企业、新产品开发、专利申请资助授权奖励、省级成果奖励等进行资金扶持。截至目前,我市共立项本级科技计划项目61项,拨付科技专项经费2800万元,通过项目的实施,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近2亿元,使企业新增产值20亿元,利税6亿元。

今后,我市将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发展高新产业、推进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创出一片新的天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