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常常对照现实的材料风景,附上脑海中的绝佳想法,精雕细琢。在这个过程中,拿起每个器具,或是低头沉思,或是灵光一闪,锯子锤子在多变的原材料的动人声音中,对他而言仿佛是山泉水冲击在溪流顽石上,千锤百炼,直至圆润光滑,他才会小心地捧起成品,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兴趣从潜移默化中开始
“对我而言,创作的作品好并不值得骄傲,万事完美,就没有进步的余地了。”一身简朴工装,带着黑框眼镜的吴永坤微笑的说道。
初次见面时,依旧难以想象,一个作品成熟,雕刻技术炉火纯青的工匠会是如此年轻的一个人。
现年30岁的吴永坤出生于雕匠世家,父亲、叔叔、伯伯都是将近三十年的老匠人。打小时候起,他便对小孩子的玩具不感兴趣,而是更加喜欢琢磨父亲的雕刻作品。父亲怕危险不让他进作坊胡闹,然而每一件木雕作品和父亲工作时的手法,他早已铭刻于心。
“父亲他更多考虑的是让我们学习,平常也不会特意教我什么,但是我就是喜欢这个东西,打心眼里想学。”
时光荏苒,到了初中,已观摩多年的吴永坤获得了动手的许可。每逢假期他都会到父亲的雕刻工坊里帮忙。木坊的香味、工具的触感、仿古的雕花、木雕的佛像…匠人的精神早已潜移默化到骨子里。
“传统雕刻固然美好,但是新时代的雕塑并不只需要技术,更需要的是思维和扎实的基础。”随着对于雕刻艺术的理解越加深刻,高考填志愿时吴永坤毫不犹豫地报考湖北美术学院雕塑专业,期望能够得到更加系统的学习。
大学的知识累积让他如饥似渴,素描油画等学科不仅丰富了过去薄弱的审美,更让他找到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向。
随着不断的深入学习,大三的时候,有一个问题摆在眼前,是学成就回家帮忙还是继续丰富自己的知识,吴永坤犹豫了起来。
“我当时已经差不多把雕塑需要的技术都学到了手,但是与父亲不同,我更偏爱当代艺术。”吴永坤说,家里的企业更多的是以佛雕为主,父亲也从未提出让他回家,而他更希望自己能够朝着自己的喜好奋斗。
最后,经过思考,吴永坤决定朝着自己感兴趣的当代艺术继续学习,将现代艺术和传统雕塑合二为一。
梦想离不开传统工艺浸润
于是他考上了研究生继续深造,2015年吴永坤充满禅意的毕业作品《心猿》获得了学校最高奖“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提名奖, 也获得了留校展示的资格。
莫大的荣誉没有让他感到自满,“从不会觉得了不起,我看过学长们的留校作品,水平之高超,让我实在骄傲不起来。”
实现梦想的基本技术已经掌握,更多的是需要经验的累积了。毕业后,吴永坤一头扎进工坊向父辈艺人重新深入学习木雕技艺。拥有传统工艺和现代审美的他,想让木雕这门手艺走进现代人的生活。怎么样让雕龙刻凤的复杂而高深的民间技艺能让现在的普通人和年轻人有直接的感触,这是吴永坤想探索的。
“如果只是单纯用木头雕刻他们的形态,太过于古板,传统不是坏的落伍的东西,传统只是需要一个现代的方式呈现。”吴永坤认为, 雕塑工艺是一门艺术,每一件产品都应该是艺术品,需要一种严谨的工作精神,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极致。企业要发展,观念要转变,产品要创新。不能一成不变,只做些低端产品。
吴永坤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凭着一颗执着的工匠之心,虚心学习,刻苦钻研、创新研发,一心扑在工作上,迅速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学习榜样。他是艺术研究生毕业,又具有认真严格的工作态度、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让他在创作上如鱼得水。他的雕塑产品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作品创意新颖,艺术性强,有的客户甚至指名要吴永坤本人雕刻、塑造订单产品。
目标和追求永远在路上
随着家族企业的稳定,吴永坤在工作之余成立了一个工作室。他想要不拘泥于物质的束缚,真正全方位创作铭刻自己名字的艺术作品。
“我要把脑海中那些思维和想象发挥出来,不要满足于现状,要用双手摘取梦想的甜美果实。”秉承着这样的信念,吴永坤一边与家族企业保持合作指导,一边用新的材料创造作品,金属、石头、陶瓷等等材料都成为了他眼中的艺术寄托。通过不断的参加国内外各大雕塑展,在提升自己的鉴赏和创造水平的同时,也获得了相关专家、艺术家的肯定,多部作品荣获国内、国外大奖。
“时常看艺术和雕刻展,大师的作品总是能让人感受到差距,刚够到山腰,怎么能够自满。”尽管已经颇具名望,吴永坤还是不满足,他说,以后每年都要创作三四个具有独特创意的作品,这是自己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和追求。
来源丨今日大冶
记者丨但超文|摄
责编丨郑琦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