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的晴热高温天气,让全市不少农田面临“烤”验,对此,各乡镇掀起了抗旱救灾热潮。金湖街办农机技术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以种粮大户为抓手,送水泵、修泵站,一对一跟踪服务,为村民抗旱保收“保驾护航”。
“小石,把扳手传给我一下,让我把这水泵的螺丝再紧一紧。”8月9日上午,记者在金湖街办港岭村新建的油铺庄泵站的站房里看到,金湖街办农机技术服务中心主任薛海政正跟着两名农机技术员一起,在安装调试泵站机组。
“等这泵站建设好后,能解决港岭村朱家庄门口梁300多亩水田灌溉问题。”在现场,薛海政对记者说,农民种田最大担忧、最大困难就是水源问题。“为此,我们农机中心人员克服高温等困难,发挥党员带头的作用,及时帮村民新建了这座泵站。”
港岭村村民刘会明告诉记者,由于灌溉不方便,他们湾门口大畈的那片水田荒了好多年。“今年,大家听说要在这里建一座泵站,于是,大伙将家里荒废的水田都种上了中稻。现在这水稻已开始抽穗,是正需要水的时候,这座泵站可发挥它的作用了。”
据了解,金湖街办共有6座水库,有效库容332万立方米,可供本地2.5万亩水稻田一个月的生产用水。同时,28千瓦以上的抗旱泵站11座,在前期抗旱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持续高温少雨,部分地势较高的农田还是受到了干旱的影响。为此,金湖街办农机技术服务中心除了为种粮大户送水泵,还依托农田实际,建了港岭村油铺庄泵站、汪拳村为民泵站。待这两座泵站建成后,将新增灌溉面积上千亩。
来源丨今日大冶
记者丨程长珠 文/摄
责编丨郑琦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