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家坝社区: 创文改变生活  百姓乐享实惠

叶家坝,依湖而鼎盛,是一座赋有传奇色彩的迁徙村庄。曾几何时,环境卫生差、安全隐患多、公共服务设施缺乏等,成为这所“城中村”的发展之殇。去年9月,依托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热潮,叶家坝于顺利举行村改居挂牌仪式,由此拉开了叶家坝社区的蝶变大幕。

大手笔实施硬件改造

作为昔日最大的“城中村”,由于前些年规划意识淡薄,规划不合理造成了背街小巷较多,卫生死角多,这给叶家坝社区文明创建工作带来了较大难度。

为从根本上改变社区内“脏、乱、差”的环境,社区党总支在征求居民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对文化活动中心周边、大门口和东、西、中三条主干道进行改造刷黑,按规范划分道路标志线和停车位,从根本上改变车辆乱停乱放和道路拥挤的情况。为改善社区内自来水主干道内径过小、水压严重不足状况,在主干道刷黑过程中,又对自来水管网进行了更新改造,按规范配置消防设施,既从硬件设施上消除安全隐患,又改善了居民用水不足的现状。

让我们来看这样一组数据:投入400万元对社区内的主要干道进行了刷黑及背街小巷路面进行了全面硬化;投入400余万元对整个社区的自来水进行升级改造;投入200余万元建设村口仿古一条街;投入30余万元建设两个仿古志愿者服务站……这些仅仅是在硬件设施上。

在文化建设上,叶家坝社区投入12万元建设村口文化长廊;投入40余万元建设了40平方米的户外电子显示屏;投入15万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橱栏。

大变化让居民得实惠

走近叶家坝社区,高高的门楼气势恢弘,“叶家坝”三个繁体字遒劲有力。顺着干净整洁的柏油马路一路向前,很快便能看到融入南方园林之娟秀和北方宫阙的壮丽于一体叶家宗祠。宗祠前是阔大的文化广场,两旁是可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小游廊,底下池塘里,成群结队的观赏鱼类悠闲的甩着尾巴。

顺着东边的主干道一眼望去,干净整洁的柏油路蜿蜒而上,两旁的民居民舍静静矗立,“讲方明、树新风”“核心价值观”“市民公约”“志愿服务精神”公益广告栏随处可见。

眼前所见之景,让人心潮澎拜。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个集“脏、乱、差”于一身的“城中村”。

“创建工作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居民持怀疑态度,都在问:‘你们搞得成么?’”社区干部叶序方回忆道,“说实话,刚开始我也不敢相信,没想到创建工作能做到现在这个地步。”作为土生土长的叶家坝人,叶序方深有感触。

“你看那口池塘,以前居民没少往里倒垃圾,那水都是臭的。现在经过整治净化,四周做了围栏,水清了,每天早晨会有很多居民来这洗衣服。”沿着东边的主干道,叶序方边走边说,“不仅东边塘,还有西边塘和西边程家塘都进行了整治净化,加装了塘边栏杆。”

叶序方介绍道,“这路够宽啊,两辆车错车毫无压力呢。”正说话间,身旁两辆车一上一下错车而过。

叶序方说,“我们把整个路面都进行了扩宽,现在最窄的也有6米多,最宽的有7米多。这要放在以前,一遇到错车根本动不了。”

创建工作的有效开展,更多的是为居民赢得了实惠,赢得了便利。

共创建宜居和谐新社区

说起社区的变化,今年78岁的老人叶宗财特别有发言权。虽然年近耄耋之年,可他却依然不忘为社区工作发光发热。

“这里以前是一长排的小卖部、厕所等,又破又旧,厕所也是原来的老式厕所,人们从这里经过都得捂着鼻子走。”顺着叶宗财的指向看去,只见一排停车位停着三四辆小车。“就这么点地方,你不知道我找人说了多少好话。刚开始都不同意拆,后来一家家上门做思想工作,不知道跑了多少趟,说了多少话才谈好。”

“还有这马路,要扩宽就得征收临路居民的土地,为这事,我不知挨了多少骂,连几十年交情的好兄弟家里都得罪了。”叶宗财说,为了社区工作,他从不把别人骂他的话放在心上。后来,经过一翻整治,成效出来了,环境美了,生活便利了,再没有人骂他了,更多的居民从最初的怀疑变成主动参与,积极配合起来。

社区志愿者队伍从成立之初的十几人渐渐壮大到现在的500余人,几乎每天都有二十余人参与志愿创建活动。他们长期不间断对牛皮癣进行清理,对车辆乱停乱放行为及门店占道经营进行长效管制,社区环境在大家的共同维护下,变得洁、绿、亮、美起来。

采访中,居民纷纷表示,“路面干净了,人们也不乱扔垃圾了,哪儿都干干净净的,看着敞亮,住着也舒心。”

来源丨今日大冶

记者丨冯素华 文/摄

责编丨郑琦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