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祖镇小学: 独特教育思维让学生快乐学习

在殷祖镇小学,每位学生手中都有一根跳绳,这是陪伴他们学校生活的一部分。课堂下,学校通过跳绳、跑操等活动,激发学生积极性,锻炼学生体质;课堂上, 教师从“讲师”变“导师”,把课堂还给学生,着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创立“阳光大课间”思想

学生体质健康、精气神足

20日,走进殷祖镇小学,正巧碰到学校的大课间活动时间,200余名学生和老师,划分几大块,在音乐声与整齐、响亮的口号声中,跳绳、跑操……学生和老师们打成一片,玩得不亦乐乎。

2014年,殷祖镇小学为提高办学水平,更新教学理念,在响应“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学生健康口号的同时,校长冯立琼立足本校实际,提出“阳光大课间”的教育思想。利用每天课间时间,组织全校师生开展跑操、跳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为让老师们深刻领会“阳关大课间”思想,该校组织老师分两批次赴宜昌参观学习,不但拓展了老师们的眼界,更为老师们增添了教学的活力。

每天上午10点整,在老师的带领下,跳绳的学生开始展示出多样的技术,前后踢腿跳、左右开合跳、双人连续跳、跑步跳……学生们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各自展示着自己的实力。

跑操的同学们,不求速度,但求口号的响亮与整齐。“好!”“有实力!”,操场上的同学们喊出“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时,响亮、合拍的口号声赢得了老师和学生们的阵阵喝彩。

“‘阳光大课间’不但让孩子们爱上了运动,更为课间的学习带来了活力。”据学校教务主任肖秋红介绍,“阳光大课间”的开展,使学生们加强了体育锻炼,增强了体质,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为促进阳光大课间活动的有效开展,该校每学期还以年级组为单位,举行跑操、跳绳比赛。通过比赛,促使学生们在竞争中学习,在学习中竞争,从而实现学习与体育锻炼的并肩提高。

开展三年来,殷祖镇小学的“阳光大课间”活动,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活动进一步细化和规范,切实保证了小学生每天半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时间。

“它体现了各班学生团结协作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冯立琼表示,“阳光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体育锻炼活动,它更是提升了校园精神文化,营造了一种积极参加锻炼,热爱体育的良好氛围。

实践“生成性教学”理念

学生思维发散、课堂高效

“课文里,润土跟‘我’讲了哪几个新鲜故事?你最喜欢哪一个故事?”在讲授《少年润土》这篇课文时,殷祖镇小学教师董则喜变“讲师”为“导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海边拾贝”“看瓜刺猹”“雪地捕鸟”“看跳鱼儿”……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

2011年,该校成为“高效课堂”试点学校后,多次派出骨干教师远赴山东杜郎口、安徽铜陵等地学习课改经验,吸其精华。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老师们的教学理念、课堂上的角色、课堂的教学形态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2014年,该校成为湖北省教研室傅华强主任主持的教育部课题“生成性教学实践的价值与策略研究”的协作体。以课题研究为导向,以“生成性教学”理念为支撑,老师从“讲师”变“导师”,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同学们,除了桌角、墙角外,你身边还有没有角?”数学课上,老师话音未落,便有学生起来说:“老师,这也是角!”循声望去,该学生弯曲手臂和胳膊,形成“V”字形。虽然只是“举手之劳”,但让老师们很意外。

记者了解到,6年来,该校的学生没有“课外作业”。但很多学生有着自己的“作业”,或是阅读课外读物,或是观察自然界的小动物,全是出自自己的兴趣;有的学生在讲述动物世界时,还能带着小伙伴做一次“动物世界”的“旅游”……学生个个有才艺,很会玩,学业也冒尖。每周三,学校还会开展相应的课程,架子鼓、绘画、书法、合唱等等,形成了一个个有特色的兴趣小组。

学校老师告诉记者,“把课堂还给学生后,学生个个变得有口才了,特别是在探究环节,学生的临场发挥就像是之前排练过一样。”在“生成性教学”理念支撑下的课堂中,学生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的思维。

来源丨今日大冶

记者丨冯升 文 朱昶俊 摄

责编丨郑琦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