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通讯员 卢正利 胡锐华 文/摄)殷祖镇以江畈、朱铺、新屋、巴庄等六个行政村为试点单位,围绕基层党建、村庄理事会、村级服务中心、村级综治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村庄整治等重点,在全镇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取得明显效果。
党建引领,激活基层组织“一池春水”
乡村治理的顺利推进,离不开一支素质过硬的队伍。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火车头”作用?殷祖镇围绕乡村治理主线,在全镇21个村(社区)建立党员干部联系点制度,严格履行村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并结合乡村治理工作,组织村组干部参加学习培训,让干部边学习边实践,主动适应新形势下农村治理的新要求。为了将基层党组织建成乡村治理的“主心骨”,该镇聚力打造红旗型党支部5个,整顿转化软弱涣散党组织2个,下派驻村第一书记8名,发展新党员24名,培养村级后备干部50名。通过大力实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全镇培育党员致富带头人8名、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典型20个、党群共富示范基地18个,吸纳1000多名群众创业致富,“组织争先进、党员争优秀、业绩创一流”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形成。党建引领,激活基层组织“一池春水”。
村庄理事会,“理”出新气象
金秋十月,走进殷祖镇江畈村黄三房湾,村前池塘雕栏玉砌、文化广场诗韵流淌,远处清澈的荷塘在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幅美不胜收的村景图让人陶醉。村党支部书记盛光武介绍,黄三房湾人居环境的改善,得益于理事会作用的发挥。在加快人居环境整治、推进美丽新农村建设中,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如今列入湖北省美丽乡村示范点。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村庄理事会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殷祖镇在全镇20个行政村设立193个村庄理事会,将一批德高望重、热心公益的乡贤纳入到理事会,并依托乡贤、能人的地缘、人缘、亲缘优势,在村“两委”的领导下,积极带领群众改善村庄环境、调解矛盾纠纷、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帮扶困难群众、引领发展产业、倡导乡风文明。如今,村庄理事会已成为殷祖镇推动乡村有效治理的得力帮手。
村级综治中心,将矛盾纠纷化解于基层
近年来,殷祖镇整合法治知识政策宣传、法律产品服务、矛盾纠纷调解等职能和资源,建成21个村级综治中心,并依托村级综治中心和村庄理事会科学合理划分农村网格,推进农村网格化管理全覆盖。通过充分发挥视频监控系统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中的作用,以“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为总目标,大力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及时了解掌握农村不稳定因素的苗头,及早处置,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同时,该镇通过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为群众答疑解惑,以案释法,参与矛盾纠纷化解,调解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使党和政府服务群众的政策更加深入人心。
文明实践,提升村民道德素养
10月1日,巴庄村马岭卢湾文化礼堂歌声嘹亮、舞蹈翩翩,村民卢正法的次子正在这里举行婚礼。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婚礼仪式没有聘请婚庆公司大操大办的场面,而是由本湾的广场舞队自发无偿表演歌舞,整个婚礼过程热闹而简朴。这是殷祖镇以“乡村治理”为主题,开展“治奢、治赌、治懒、治愚、治不孝”活动和推行“喜事新办”的新观念,引导广大群众由“要我文明”向“我要文明”转变的成果。
在实施乡村治理中,殷祖镇以“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市”建设为契机,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五德工程”,提升村民群众道德素养。“五德工程”即:“以规促德”,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弘扬新时代文明新风;“以文养德”,规范文化礼堂、农家书屋等农村文化阵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以宣扬德”,教育引导农民向上向善;“以践行德”,激励广大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投身到志愿服务中;“以评立德”,创新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新乡贤”“最美家庭”、家风家训展评等评选活动,使群众在创建评议中凝聚道德正能量,营造崇德向善、明礼诚信、互助友爱的良好社会风尚。截至目前,该镇成立了2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4支文明实践志愿队,注册志愿者8000余人,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志愿服务活动1500场(次);转化村庄文化礼堂178个;举办道德讲堂21场(次);评选“新乡贤”“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300余人(个),全镇形成向善向好的社会风尚。
村庄整治,科学布局有品味
“十一”假期,驱车行驶在五庄村徐太湾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上,道路两边的苗木基地里一棵棵婆娑的金桂银桂,清芬袭人、浓香远逸。“以前这里是荒草滩,现在变成了心旷神怡的小游园,游人如织。”村民徐新胜说,徐太湾曾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落,人居环境差,甚至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如今小村落经过规划和治理旧貌换新颜,不但通村道路两旁美,家家户户还盖上了古香古色、错落有致的农家院落,年接待游客1万余人次。
殷祖镇精心谋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路径,打造宜居幸福家园。在乡村规划编制中,该镇统筹布局村庄功能,对一般村庄采取“庭院式住宅+微田园建设”模式,建设以庭院小楼为主的新型集中居住小区,户有小花园、留有小菜园,公共配套设施齐全,在完善公共服务的同时,保持农村风貌。对具备旅游资源优势的村,采用“乡土化改造+乡村旅游+民居食宿”模式集聚提升。近年来,该镇先后形成了徐太、黄三房、斗赐米、罗文俊、徐文寿等一批以山为景、以水为魂、以旅为媒、以业为富、小而宜居的美丽村庄。
责编丨罗仲楷
主编丨范先浩
总编丨叶 海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