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支点建设·聚力五大攻坚 文化创新】金湖街道以生态为笔绘就全域旅游新画卷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乔绮曼 方诗琪)近年来,金湖街道立足生态底色、矿冶文明,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奋力书写旅游产业“大文章”,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的先行路,奏响了一首旅游先行的协奏曲。

金湖生态园三期

金湖生态园:从“矿区伤疤”到“城市绿肺”

春日的晨光穿透薄雾,洒向金湖生态园10万余平方米的碧绿草坪。在樱花大道如云似雪的粉白花海下,身着汉服的少女们手持团扇与落英合影……7日,记者踏入金湖生态园看到,这座由尾矿库蜕变而来的生态公园,正以90%绿化覆盖率打造春日盛景,迎来市民踏青热潮。

曾几何时,这片风景如画的土地,还是密布着2座矿山、8家冶炼厂、20余家选矿货场及10余座尾矿库的“工业伤疤”地。地表裸露、水体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困扰着土地上的每位居民。改变发生在2014年,劲牌公司捐资实施“两园三区项目”,通过“去工业化、去商业化、去城市化”的治理思路,投入10亿元修复这里的生态环境。2016年,金湖生态园正式进入建设轨道,生态整治、修复、升级三大工程同时进行建设。

“你看我们过去的俯瞰图,整片土地光秃秃,地上还覆盖着泛着赤褐色的污水。”金湖生态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骆久钰说,施工团队运用排水、防渗等技术,完成10万余平方米草坪铺设,再栽植白三叶、酢浆草等植被,形成万余株乔木构成的生态屏障,成功将尾矿库改造成兼具水土保持与景观功能的绿色空间。

春日午后,带着孩子来写生的市民张女士在樱花林边停下画笔,“真没想到矿坑里能长出这么美的樱花。”正如骆久钰所言,“让市民触摸到土地重生的温度,才是生态修复的真正价值”。数据显示,园区三期工程去年7月完工开园,单日最高游客量突破2000人次,樱花林成为汉服爱好者的热门取景地。

面对持续升温的生态旅游热,骆久钰透露:“未来我们计划打造植物迷宫、露营基地等新型业态,完善亲子游乐、生态研学等配套功能,让昔日矿坑不仅成为市民休闲的‘城市绿心’,更升级为周边市民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上冯古村“彩虹大道”

上冯古村:古村焕新颜 文旅绘新篇

在金湖这片热土上,岁月赋予的除了丰富的矿冶文明,还留下了不少古村落。如今,走进拥有六百余年底蕴的上冯古村,一场从内到外的焕新正在全面铺开。

漫步古村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条蓝黄红三色相间的沥青路,这条被村民称为“彩虹大道”的旅游公路,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蜕变——路面从5米拓宽至7米,两侧新增1.5米宽的人行步道,沿线新栽的树苗在春风中摇曳。

上冯古村民居

胡振华全程参与到上冯改造项目当中,据他介绍,目前油铺口至上冯村的道路已全线贯通,道路两侧护栏、景观灯安装及沿线景观绿化美化等工作在紧锣密鼓施工当中。“这条路不仅是景区‘动脉’,更是乡村振兴的‘快车道’!”一位参与施工的本地村民感慨道,“以前旅游车多路窄,现在畅通了,咱家的农家乐生意肯定更红火。”

而古村的蜕变远不止于此。在道路一侧,清淤后的海螺山港水流潺潺,新修的生态挡墙与绿植相映成趣;游客中心内,硬装收尾的工人们正搬运家具,未来这里将集接待、服务、文化展示于一体,成为游客了解古村的第一站;古村湾12栋已完成外立面改造的房屋披上新装,黛瓦白墙与百年古树相得益彰;5个智慧停车场、10座标准化旅游公厕悄然落地……除了这些“看得到的变化”,那些“看不见的升级”同样让村民自豪——自来水管网改造让家家户户用上放心水,污水管网主线贯通后,村头再无异味弥漫;“三线入地”工程收尾时,纵横交错的“蜘蛛网”彻底消失,古村天际线越发明朗。不久后的上冯古村,将以全新面貌迎客。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千年矿冶文明与文旅发展的交响

今年2月,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再次火热出圈,与“大咖说讲师团”联合举办的以“铜都古韵千年炉火”为主题的博物馆云游直播活动,为广大观众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文化盛宴。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展厅

“青铜古都”是大冶最被外界所熟知的名片之一,走进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脚下是历经千年风化的矿石碎屑,耳畔仿佛回响着古代矿工凿击岩壁的铿锵声。这座承载着四千年矿冶文明的遗址,正以崭新的姿态向世界展示着文旅融合发展的勃勃生机。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新馆巍然矗立于遗址核心区,红铜瓦覆盖的屋顶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仿古采冶工棚的设计与周围山体融为一体,仿佛一座从历史中走来的“青铜方舟”。步入馆内,光影交织的展厅内,703件精选文物与420余幅珍贵影像铺陈出青铜文明的壮阔画卷。

近年来,金湖街道依托这一“世界级IP”,以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活”起来为主线,以提升遗址保护质量和利用效益为中心,以传承和弘扬优秀青铜文化为基点,以活化利用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为抓手,在管理机构设置、基础设施建设、考古发掘、学术研究、宣传展示等方面持续加大力度,加快建设铜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景区魅力和吸引力进一步提升,实现了工业遗迹与自然风光的诗意对话。

从矿区蝶变、古村新生到文明传承,金湖街道以全域旅游为笔,绘就了一幅生态优先、文旅融合的绿色转型画卷。目前,金湖街道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铜绿山古铜矿遗址)、3A级旅游景区1个(上冯生态旅游景区),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姜桥古镇)、1个省级旅游名村(上冯村),推出精品旅游线路3条。2024年,金湖街道共接待游客百余万人次,有效拓宽了文旅增收的乡村振兴路径。

未来,金湖街道将继续依托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乡村文化旅游环境,大力发展户外健身、休闲康养、青铜古韵等文旅特色产业,全力打造黄石市独具魅力的生态旅游示范区和全域青铜文化旅游小镇,以“处处是景、步步生金”的姿态,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未来。

一审:璩   靓

二审:范先浩

三审:吴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