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城乡迈向“深度融合”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郑甜甜 程长珠)盛夏时节,行走在广袤的乡野间,一片生机盎然:现代农业产业园里,新采摘的果蔬通过电商直播销往全国;白墙黛瓦的村落中,垃圾分类箱、文化广场成为标配;乡镇卫生院内,三甲专家正为村民看诊。近年来,我市以实施强县工程为抓手,开展城乡融合兴业富民攻坚行动,推动粮食安全、有效衔接和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提质增效,努力使城乡从“双向奔赴”迈向“深度融合”。

村民在基地务工

特色产业有“干”头

“我原本从事建筑行业,自2023年李总(湖北富渔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名富)来到我们这里养甲鱼后,我便跟着他转型。如今家庭年收入增收4万元。”东风农场管理区养殖户朱朝田欣喜地说,“我认准了甲鱼养殖这条致富路,决定跟随李总大干一场。”

2023年,湖北富渔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成现代化甲鱼繁育基地,配备100口标准化甲鱼繁育池与20座工厂化阳光养殖棚,发展成为集甲鱼良种繁育、生态养殖、精深加工、技术研发及休闲渔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企业。

在李名富的示范引领下,东风农场及周边养殖户纷纷投身甲鱼产业。目前全市甲鱼养殖规模突破500户,养殖总面积逾万亩。

沉甸甸的梨子压弯了枝头

无独有偶,时值金牛镇湖北杨越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生态园丰收时节,500亩翠冠梨缀满枝头,村民们穿梭在林间采摘果子。不远处,农业专家正忙着指导基地技术人员做好抗旱保果和产品检测工作,以科技赋能保障果品品质,推动镇域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提升梨子品质,市、镇农业专家定期深入果园,精准指导果园管理、病虫害防治、水肥一体化及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技术应用,有效缓解了气候对梨子品质的不利影响。今年翠冠梨产量预计在30万斤左右,产值达300万元。”湖北杨越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卫兵满怀感激地说道。

近年来,金牛镇充分利用镇域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水果产业。目前该镇已建成千亩级特色水果基地6个,带动500余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实现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2亿元。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我市以强县工程为牵引,聚力发展富民产业,持续做优产品品质、做强产业品牌、做大市场规模,不仅激活了集体经济,更铺就了村民致富之路,在广袤乡野间绘就生机盎然的乡村振兴画卷。

大港改造后

乡村美景有“看”头

走进灵乡镇风桥村,干净整洁的乡村道路、错落有致的农家庭院,绿树成荫的游园与亭台、长廊、花坛相映成趣,老年人围坐一起聊天,孩子们在嬉戏玩耍,一幅淳朴、温馨的和美乡村画卷尽收眼底。

沿着罗桥大港向前,绿色的人行步道、白色的护栏、港内清澈见底的流水,让人随处可以感触到村庄的美好。“之前港边是私人建设的养鸭、养猪场,后来村委会和理事会经过两个月的走访协商,村民主动关停路边污染严重的养殖场,这里已经建成整洁的小广场。”灵乡镇风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纪建刚说道。

而小广场只是风桥村蜕变的一角。自风桥村被列为全省和美乡村建设试点以来,该村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利用村庄房前屋后闲置空地或破旧区域建设“小三园”,对村主干道、湾组道路及罗桥大港沿线绿化补植,对湾组破旧道路、护坡、排水沟、罗桥大港周边设施、灌溉渠道、污水管网等10大项目进行改造,让农村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村容村貌不断提升,村民环保卫生理念持续增强,生活质量普遍提高。

整洁的乡村道路

“这些年我们村变得越来越好,道路刷黑了、环境变好了,村里建的农耕研学基地,吸引外出务工的村民回乡就业,一年有三万多元的收入,现在住村里一点也不比城里差。”村民陈新武感慨地说道。

风桥村的蜕变只是我市和美乡村建设的缩影。近年来,我市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完善村容村貌,全域推进清洁家园行动,开展“三堆两垛三乱”清理,抓好死角盲区、公共区域、庭院内外等村庄“小环境”治理,打造2条清洁家园示范带,推动农村改厕与生活污水治理有效衔接,发展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村医上门给村民看病

医疗服务有“靠”头

“身体不舒服村医就上门检查、开药,感到非常方便。”今年74岁的村民彭太周满脸笑容地说道。

走进茗山乡彭晚村彭晚湾村卫生室,明亮的诊室、整齐的药柜,医疗设备一应俱全。乡村医生彭建国正熟练地从药柜里取药,仔细核对后装进药箱,又认真清点出诊器械,准备前往村民家中开展上门服务。

“刚给您量了血压还有心率,都很正常,这几天热不要出去啊。”“好呀,谢谢彭医生。”彭建国一边从药箱里取出高血压药,一边与彭太周交流,细心地叮嘱他注意事项。这样的温馨场景,如今在茗山乡各个村落已成常态。

让群众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的同时,我市还在不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资源共享方面下功夫。

在金山店卫生院,来自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主任万魏平正耐心地为住院患者检查身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市里专家的服务,感觉特别好。”正在接受治疗的张大爷感慨道,“到这里治疗不仅能报销还离家近,看病流程也方便,定期还有专家来坐诊,我们更放心了。”

“市级医院专家下沉,不仅方便了群众就医,更有力提升了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水平。”金山店卫生院副院长黄俊杰告诉记者,市人民医院医共体安排了6个科室7名专家,每周固定时间来卫生院开展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等,这对卫生院的业务提升帮助很大,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近年来,我市全力推进“医联体”“医共体”综合改革,构建起以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为龙头,市、乡、村三级协调配套的医疗服务体系。通过人才下沉、技术帮扶、远程诊疗等措施,实现了医疗资源整合与县域一体化发展。统计数据显示,我市基层医疗机构门诊量提升35%,县域内住院占比达92%,群众就医负担明显减轻。

产业兴,则乡村活;环境美,则百姓安;服务优,则民心暖。放眼铜都大地,城市与乡村的界限正在模糊,融合发展的活力持续迸发,一幅产业兴旺、乡村美丽、医疗共享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奏响城乡融合发展的时代强音。

一审:张 敏

二审:周春明

三审:卫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