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上大冶报道 根据组织安排,我有幸到江阴市夏港街道跟班学习。其间,通过学习交流、参与调研、走访企业等方式,沉浸式零距离学习江阴的先进观念和做法,感触很深、收获很大。
一、初识夏港印象
夏港古称夏浦,有夏禹肇港的历史,距今已有4000多年,拥有万安桥、吴孝子牌坊,历史文脉底蕴深厚;是临港开发区的“桥头堡”,紧邻主城区,面积3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2万人,有5公里长江岸线、集装箱码头和4个万吨级码头在辖区。街道以金属新材料、机械装备为主要产业支撑,有工业企业565家,税金超亿元企业4家,规上企业79家,市重点骨干企业31家,高新技术企业41家。拥有中国500强企业新长江集团。辖区11个村级经济组织总资产超百亿元,长江村、三联村在全市村(社区)入库税金排名中位列第二和第七。
二、取经产业发展
通过这次跟班学习和思考,我认为夏港街道在产业发展中的一些举措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是注重产业链集群发展。夏港街道积极探索产业升级之路,全力打造高端装备产业链,以江苏新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两家链主企业为引领,通过举办高端装备产业链联盟签约等活动,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将分散的企业力量凝聚起来,形成产业合力,共同应对市场竞争,为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二是注重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制造协同推进。立足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传统企业通过创新驱动、数字融合、工业互联网赋能等途径实现了“更新换代”,成为推进“智改数转网联”的先行示范。夏港街道目前拥有江苏省级智能工厂2家,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
三是注重“腾笼换鸟”盘活低效用地。土地是项目的承载平台。站在夏港发展大局和战略全局,通过“工改”(工业园区升级改造)破解土地瓶颈,完成工改腾退3402.16亩,其中可用地块腾退(集中连片)1218.54亩,盘活存量用地155.75亩,低效用地整治2027.87亩。同时,大力推进低效用地腾退和低效产业用地再利用,通过招引入驻新项目实现“腾笼换鸟”,提升地块亩均税收。
四是注重科创动能积蓄激活。始终强调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鼓励支持企业做强主业的同时,引导、支持企业将加强技术开发与增强创新能力作为长期战略,打造具有一定“含金量”的研发机构和核心竞争优势的产品、技术。2024年度,夏港街道规上企业研发支出3.66亿元,同比上年度增长了33%,研发机构建有率54.4%,规上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达78.5%。
三、对标江阴努力方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标江阴,金湖街道将以工业振兴攻坚行动为抓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奋力实现经济发展提速、总量提升、结构优化、布局集聚、活力增强的目标。
一是突出转型升级,在产业提质增效上不断攻坚。学习夏港立足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经验,通过转型升级传统产业,突破发展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方面坚持以华鑫钢铁技改升级、新冶特钢无缝钢管项目为主抓手,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扩大传统产业新优势。另一方面坚持以好物纷享电商产业园、智慧物流园为载体,着力发展科技电商、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切实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和内涵。同时,加快推进姜桥深地储氢科研中试基地建设,构建“制储运加用”氢能全产业链,争创全省清洁能源创新应用示范基地。
二是突出集群发展,在项目招大引强上不断攻坚。学习夏港“链式协同发展”理念,通过产业链协同布局,着力打造“链式经济”生态。一方面围绕钢铁建材、非金属新材料、现代物流、绿色循环经济等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抓招商,完善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发挥华鑫实业、新冶特钢等龙头企业作用,通过以商招商,引进中下游钢铁制品生产企业,打造高附加值、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模式。同时,发挥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园优势,积极招引硅灰石纤维、白炭黑等新材料企业,延伸下游产业链,降低非金属企业对矿产资源的依赖性。
三是突出要素保障,在盘活土地资源上不断攻坚。学习夏港盘活低效用地经验做法,以“腾出发展空间,解决要素紧缺问题;提升亩均贡献,提高经济发展质效”为目标,想方设法拓展发展空间,推进金湖辖区内低效用地再开发与存量土地盘活,实现闲置资源“变废为宝”,让土地资源活起来、土地效益高起来。
四是突出质效并举,在激活科创动能上不断攻坚。学习夏港始终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突出抓好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三链融合,通过数字化和绿色化“双轮驱动”,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大创新企业培育,引导辖区规上企业摒弃传统制造思维,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变革,每年培育2—4家“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鼓励丰泰、鑫鼎等企业,加强与高校院所交流合作,促成一批产学研项目,积极打造项目投资、人才技术、科技创新的承载地。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学有所悟,而后笃行。我将以此次跟班学习为契机,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强干事创业本领,努力把江阴的经验学好用好,为大冶“聚力建支点、冲刺千亿市”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金湖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主任 陈晓彦)
一审:陈 雪
二审:周春明
三审:冯一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