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一老一小” 勾勒社区“幸福圈”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郑甜甜)“一老”连着牵挂,“一小”承载未来。今年以来,金湖街道海雅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服务理念,探索服务新模式,充分利用党群服务中心和红色驿站,不断提升“一老一小”服务的“硬举措”与“软实力”,用多元服务与治理创新绘就幸福家园的生动画卷,从解决“吃饭难”“看护难”的民生痛点出发,到搭建交融的情感桥梁,海雅社区让“关键小事”暖到群众心坎里,让“幸福圈”越画越大。

幸福食堂聚温情

走进海雅社区幸福食堂,暖黄的灯光照亮了整洁的餐桌。不远处的菜品区,清炒时蔬、红烧豆腐、番茄蛋汤等菜肴在保温台上依次排开,荤素搭配兼顾营养,既有适合老年人的软糯口感,也有满足年轻人的家常味道。墙上的价目表格外醒目:白粥0.8元/碗,馒头1元/个,一荤两素一汤套餐仅需8元。

居民排队在幸福食堂就餐

“社区食堂经济又实惠,还有社区暑假免费开放的腰鼓班,我带小孩也参加了,我们社区的服务是越来越好了。”居民梁梦香说道。

幸福食堂不仅方便了有孩子的家庭,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食堂还提供免费送餐服务。今年62岁的李爹爹患有高血压,子女在外地工作,过去靠点外卖解决吃饭问题。“外面的饭菜又贵又油腻,不适合我们老年人。现在好了,幸福食堂每天准时送餐上门,热乎又营养,价格还特别实在。”居民李爹爹说,自从社区幸福食堂7月份启用以来,就再也没因为吃饭问题而发愁,食堂不仅解决了吃饭难题,更让他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幸福食堂菜品丰富

“这里每天品种比较多,对我们60岁以上的老人有优惠,味道也特别好,很受小区老年朋友的欢迎。像我们老人天气热在家做饭不方便,就可以来这里吃吃饭、聊聊天。”居民胡其禄笑着说道。

“幸福食堂的价格是社区联合居民代表、业委会反复商议定的,旨在让利于民。”海雅社区党委书记刘玲芳介绍,食堂采用“公益+市场化”运营模式,由社区牵头,联合多方力量共同管理,既保证菜品质量,又坚持平价惠民。

“社区的事,居民说了算。”这是海雅社区治理的核心理念,为让“一老一小”服务持续优化,社区建立了完善的群众监督反馈机制,设立意见簿,定期开展满意度调查,邀请老年居民担任“社区监督员”“活动顾问”,让居民在决策过程中真正拥有话语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动服务更贴民心、更有温度。

托管课堂助成长

“暑假来托管班太开心啦!有老师教我们折纸、拉二胡,还认识了许多新朋友。”今年12岁的石雨萱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战利品”说道。

志愿者辅导学生做作业

对双职工家庭来说,寒暑假孩子“看护难”是每年都要面对的难题,而海雅社区的爱心托管班,成了家长们的“及时雨”。2023年,海雅社区获评“全省儿童友好社区”,这份荣誉的背后,是社区对儿童需求的精准回应。暑假期间,海雅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和爱心驿站,开设了语数外课程辅导、街舞等多样化课程,100余名小学生在这里学习知识、收获友谊。

孩子们在托管班里上课

“以前暑假孩子在家要么看电视,要么玩手机,我们上班总惦记着。现在送到托管班,有志愿者辅导作业,还有丰富的兴趣课,我们工作都安心多了。”居民陈婷的女儿在托管班参加了街舞课程,性格变得更加开朗自信。

志愿者讲防溺水知识

托管班不仅是学习的场所,更是成长的乐园。社区联动“童欢乐”志愿服务队,开展了防溺水安全教育、非遗文化体验等特色活动。志愿者通过播放宣传片、情景模拟、互动问答等方式,教孩子们识别危险水域、掌握自救技能;非遗锣鼓队志愿者走进课堂,手把手教孩子们敲奏传统鼓点,让文化传承在欢声笑语中悄然进行。

“以前住对门互不认识,通过孩子的活动聊起来才发现,大家兴趣爱好很投缘。”居民周辉说,社区用孩子作为纽带,慢慢拉近了邻里距离,让邻里少了隔阂,多了温情。

从解决“吃饭难”“看护难”的民生需求,到打造邻里交融的情感家园,海雅社区用一件件实事勾勒出“幸福圈”的轮廓。“‘一老一小’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刘玲芳表示,社区将继续构建“1+5+N”驱动模式,让服务从“解决需求”向“凝聚人心”升级,让老人安享晚年、孩子快乐成长,让“文明社区”“儿童友好社区”的荣誉称号在实践中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一审:陈 雪

二审:范先浩

三审:吴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