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大冶】对标江阴找突破 攻坚实干促跨越

云上大冶报道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全国县域经济的标杆,江阴市在产业规模、创新活力、营商环境等方面作出成功的实践。刘仁八镇将以此为鉴、奋勇争先,深挖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

一、鉴往知来:解码江阴高质量发展的五维实践密码

江阴从战略引领、实体经济、创新生态、城乡融合、治理模式五方面发力,依托各自优势推进举措,实现区域协同、产业升级、科创突破、城乡共进与治理优化,为乡镇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视化的经验。

一是战略引领,区位优势与交通基建双向赋能。江阴依托水运及高铁网络交通优势,构建长江下游“黄金水道”枢纽,形成“交通+产业+科创”深度融合的区位竞争力。锚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打造跨江联动园区,实现区域协同能级跃升。

二是实体经济,梯度培育与全链升级双轨并行。坚守制造业主轴,构建“345”现代产业体系,形成特钢新材料、高端纺织等传统产业向全链条延伸,远景风电、霞客湾半导体等新兴领域协同发展的格局。

三是创新生态,资本赋能与技术转化双向突破。设立50亿元政府母基金、2亿元科创天使基金,打造“一湾一谷一区一港”科创载体集群,推动“四链融合”。实施“智改数转网联”工程,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企业14家,企业年技改投资超200亿元,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同比增长7倍。

四是城乡融合,集体经济与生态治理协同推进。创新“三生融合”模式,通过土地盘活、物业经济壮大村级资产,实现农民人均收入连续25年居江苏县域首位。同步推进生态修复,建设湿地恢复工程与生态缓冲带,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超50平方公里,打造长江大保护“江阴样板”。

五是治理模式,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动态平衡。以“集成改革”试点推动政府职能向“强服务”转型,通过“国资智慧监管”“飞地研发”模式,推动90%规上企业智能化转型,打造全国首个县域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示范标杆。

二、立足实际:找准刘仁八镇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弱项

刘仁八镇作为山区农业特色乡镇,已初步形成“栀子黄+白茶+金柯辣椒”三大特色农业产业链,但在工业强链补链、城乡协同等领域仍有进步空间。

一是生产要素有待完善。我镇工业用地存量较少,招工、物流等工业配套要素不完善,联通外部市场不便捷制约工业产业发展。

二是产业能级亟须增强。农业产业缺少深加工和品牌效应,农文旅融合还有空间,统筹挖掘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力度不够,“红+绿”特色旅游发展不到位。

三是城乡配套存在不足。镇区污水管网、国省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提升空间。

三、循道而行:激活刘仁八镇高质量发展的四大动能

借鉴江阴经验,刘仁八镇将立足自身实际,聚焦问题短板,以招商引资为牵引,以特色产业提质为核心,以基础设施升级为支撑,以治理效能提升为保障,全面激发乡镇发展新动能,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是招大引强,项目攻坚与飞地招商双轮驱动。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不动摇。持续跟进骆驼服饰等重点在谈项目,积极协调解决用地等关键问题,推动项目签约落地。一方面结合我镇地域特色、产业特色,紧盯服装、农文旅等重点产业进行招商;另一方面紧紧围绕“3+2+X”主导产业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我镇在外企业家较多的优势,积极宣传推介大冶市产业、文化、营商环境等领域政策优势,打好“乡情牌”,将刘仁八镇打造成楚商回乡、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联络站。

二是产业提效,精深加工与品牌文旅融合发展。抢抓世行贷款机遇,建设万亩栀子黄种植基地,新建加工厂房并引进烘干设备,打造精深加工生产线,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特色产业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成立栀子黄种植协会,实现抱团发展;加强茶园管护,努力打造高山有机白茶特色品牌。以红三军团建军纪念馆为核心,联动龙凤山红色教育场馆,深入推进中组部红色美丽乡村试点村建设,同时挖掘整合镇域特色旅游资源,打造“红带绿、绿衬红”模式,将红色场馆、白茶基地、栀子花海串联,形成春可采茶、夏可赏花、秋可摘果、冬可踏雪的四季旅游格局。

三是城乡提质,设施升级与生态修复同步推进。对镇区污水管网施行并网升级工程,推进201省道路灯亮化项目。完善欧家港等流域耕地设施,加强流域治理与路网建设。推进居民点复垦、工矿废弃地治理与尾矿库整治。打造316国道、201省道产业示范带,提升龙凤山、金柯、白山岩片区设施等级。通过生态修复、空间重构、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绘就绿色宜居新图景。

四是治理增效,干部能力与群众参与双向赋能。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契机,全方位提升干部队伍素质。落实党员干部“一线工作”机制,督促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了解实际需求。搭建群众参与治理平台,常态化运行“湾组夜话”“板凳会”等协商机制,推广“村规民约积分制”等激励方式,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加强镇村治理能力培训,定期开展干部乡村振兴、群众工作方法等专题培训,提升基层服务水平和治理效能,形成干群同心、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

(作者:刘仁八镇党委书记 梅向华)

一审:张 敏

二审:周春明

三审:姚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