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大冶】学江阴 谋突破 强实干 奋力推进应急管理工作提质增效

云上大冶报道 大冶与江阴同处长江经济带,同为全国百强县市,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相近。市委提出“比学江阴、争创一流”,旨在深入学习其创新理念与先进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坚定信心,奋力开创大冶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市应急管理局将以江阴经验为指引,以创新举措为抓手,坚持互学互鉴、活学活用,全力推动应急管理能力提档升级,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防线。

对标江阴,汲取经验,明晰发展方向

江阴作为“苏南模式”发源地,企业数量庞大(约10万家),安全生产监管任务艰巨。其核心经验在于:以系统性思维构建公共安全体系,压实责任链条,强化源头治理,突出精准防控,在全国率先探索县级公共安全体系,荣获“全国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先进单位”等多项国家级荣誉,被国务院安委办确定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试点。

高位推动,建强监管责任体系。制定清晰的党政领导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市委、市政府领导带头学习研究、督导落实。明晰安全生产领域综合监管与专业监管边界,细化41项行业责任,强化安委办与18个专委会统筹协调与督导落实,创新开展巡查、派驻督导。

规划引领,扎实开展治本攻坚。编制城市安全总体规划和26个专项规划,扎实推进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深入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针对安全生产重点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拿出切实有效管用的措施。

靶向施策,铁腕整治行业风险。将防范危化品系统性风险置于首位,关停整治化工企业183家,对近1.3万家危化品相关企业建立“一企一档”“一图一表”。11355家工贸领域规上企业全面完成风险报告并建立双重预防机制。铁腕整治“厂中厂”,整改提升4217家,关停1300余家,推动工业园区升级和老旧小区改造。

固本强基,着力提升应急能力。用活“安全生产月”“百团进百万企业千万员工”等活动载体,把安全生产融入“江阴应急管理”微信公众号,抢占安全宣教主阵地。开展应急管理系统岗位大练兵大比武,锤炼业务精良、作风过硬的应急队伍。建设危化救援基地、应急产业研发中心,“全灾种”应急救援能力全面提升。

审视差距,查摆不足,靶向发力提升

近年来,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着力夯实应急管理基层基础,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但仍面临非煤矿山、危化品、社会面小场所基础薄弱,地质灾害、森林防火压力大,部分企业和群众安全意识不强等问题。

安全生产风险依然突出。部分矿山、危化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不高,小微企业安全投入不足,“厂中厂”管理粗放。部分企业仍存在“重效益轻安全”意识,风险分级管控流于形式,外包作业、特殊作业管理不严,一线员工“三违”现象时有发生。

安全监管能力面临考验。对新产业、新工艺的风险识别评估能力不足,基层监管力量薄弱与专业要求高的矛盾凸显,监管执法精准度有待提升。极端天气频发,灾情实战磨合不足,跨区域联动救援机制有待优化,社会应急力量培育和规范管理需加强。

安全宣教效果有待增强。安全宣传以灌输式为主,应急预案存在同质化、空洞化问题,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公众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较弱。突发事件社会响应机制不完善,公众自救互救能力欠缺,群防群治体系有待加强。

立足大冶,转化成果,精准施策攻坚

深化学习江阴经验,关键在于聚焦问题、精准发力、务求实效,将其精髓转化为推动大冶应急管理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凝聚共识,构建大安全格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安全生产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推动各级党委(党组)定期研判形势、部署工作。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为牵引,深化村(社区)应急服务驿站建设,发挥矿山、危化品(烟花爆竹)等专委会作用,制定标准、精准指导,形成示范效应。广泛开展安全宣传“五进”活动,运用全媒体普及安全知识,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浓厚氛围。

精准防控,打好治本攻坚战。纵深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聚焦非煤矿山、危化品、工贸等重点领域,重拳整治“园中园”“厂中厂”消防安全,深化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动火作业等专项治理,动态清零重大隐患。健全“打非治违”常态化机制,强化联合执法、溯源追责,筑牢源头防线。加快推动企业工艺升级、科技兴安,实现本质安全和系统治理。

科技赋能,下好监管先手棋。探索灾害事故风险隐患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推动安全风险在线监测覆盖非煤矿山、尾矿库、危化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加快建设“智慧应急”体系,对标打造可视化应急指挥中心,配备无人机、卫星电话等终端设备。牵头开展“珍爱生命、严防溺水”专项行动,落实“四位一体”专班和“四个一”硬件保障。严格执行防汛救灾预警叫应“十条措施”。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演练、知识培训及自然灾害防范桌面推演,常态化组织基层单位开展防汛、地灾、地震等应急演练,保障大型活动安全。

加压奋进,锻造应急主力军。健全风险“双重预防”机制,强化分析研判和提示预警,对问题较为突出的乡镇(街道)、行业部门运用警示约谈、通报曝光、现场督导等手段,压实安全责任,发挥“前哨”作用。规范专委会运行与考核机制,强力推进乡镇(街道)应急能力建设,定期督导加压。强化应急队伍建设,激励干部在安全生产、抢险救援、灾害救助中勇挑重担,全面锻造新时代应急管理主力军。

应急管理工作责任重于泰山。市应急管理局党员干部将以此次对标江阴为契机,时刻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续深化专项整治,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以高水平安全保障大冶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作者: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 卢志文)

一审:璩 靓

二审:周春明

三审:卫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