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日起,国家开始推行全面二孩政策。一年多过去了,“生还是不生”仍然是很多家庭纠结的问题。
昨日,在市妇幼保健院一楼妇产科门诊,记者看到三五名女性正围在医生身旁,大部分在咨询生二胎的情况,其中年龄最大的是39岁的张女士,她的女儿已经17岁了。
随后,记者从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妇产科了解到,自从“单独二孩”政策放开后,门诊量就逐渐增加,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推行,门诊里奔着生二胎来的人更多了。
条件优渥 想法不同暂时搁置
34岁的黄先生是高新区一家私企的中层干部,妻子比他小4岁,在同一家私企做财务,两人收入在本地而言还算可以。结婚5年,他们就过上了有房有车无外债的生活。
全面二孩政策出台一年后,黄先生的同学朋友都相继孕育二孩,他也想趁着妻子即将30岁的关头,抓紧时间再要个儿子,凑个“好”字。黄先生的父母支持他的想法,但妻子和丈母娘却不同意。
在妻子王女士看来,生孩子实在“太麻烦了”。王女士对记者说,孩子从怀孕到出生,再到上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至少需要18年,期间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更何况,有了二孩之后,他俩难得挤出来的二人世界肯定要终结了。
而丈母娘给出的理由,则是养孩子和教育孩子太耗费时间和精力,多一个孩子,不仅更累人,而且还会分散他们对于第一个孩子的培养,将严重影响他们的整体生活质量。
尽管黄先生及其父母对这些理由并不认同,无奈妻子和丈母娘意志坚定,都坚决不愿意再生,因此,他想要二孩的想法只得暂时搁置。
收入尚可 想要二孩却“要不起”
32岁的占先生是黄石宝钢的一名技术骨干,妻子在阳新一所偏远小学当老师。因为二人都不是独生子女,潜意识里也都想再生一个孩子。
二孩政策放开后他们却发现,以两人现有的收入水平,很难负担起养育两个孩子的成本。据悉,两人月收入加起来六千出头,占先生的父母在城区按揭买了房,他每个月要偿还1500多的房贷。在大冶这样的城市来说,生活成本不算低。
“一直想给儿子添个妹妹,但是高昂的生活和教育成本,让我们不敢轻易做准备。” 占先生说,“万一又生个儿子,这不是多一套房子的事。”
仅在教育培养上,占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简单的账:他的儿子上私立幼儿园,每学期学费、保育费的费用就要1万元以上。幼儿园之外,他还给孩子报了绘画班、钢琴班,其中,钢琴课收费80元/节,每月四节课花费320元。
“平均下来,仅花在孩子学习上的费用每月就近2000元。这对工薪阶层而言是不小的开销。”占先生无奈地说,“目前,生二孩也只停留在‘想’的层面,除非收入翻一番,才敢真正提上日程。”
加快建设 确保育龄群众满意
当然,大冶有不少家庭有条件生二孩也愿意生,也有不少家庭已处于二孩待产状态,有的已经生了二孩。
据统计,全市符合“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的家庭4.8万个。自2016年1月1日到8月31日止,全市申请办理二孩登记3972例,二孩出生人数增长不明显,增长部分主要集中在城镇一孩家庭,未出现扎堆出生的现象。
不过,在这些家庭中,不少家长对二孩出生后的相关公共政策、公共服务和生活照料中存在的问题表示担忧,这也意味着,医院需要配备更高水平的接生条件和更多的床位。而这些后续的公共服务还存在一些滞后。
预计,我市二孩出生的小高峰会在今明年出现。为此,市卫计局强化优质服务,加快项目建设,确保育龄群众生育全程满意。去年,市人民医院新增设新生儿科,配备4名有经验的医生、8名护士,规范改造场地,增加18张病床,为危急重症婴幼儿提供诊疗服务。
同时,我市重点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将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建设项目作为民生工程优先安排;加强产科、儿科等专业科室建设工作,确保我市产科床位数完全可以满足实施“全面二孩”后的新生儿出生需求。(今日大冶记者 周曼茹 文/摄)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