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李尚书 尚甜甜 陈婷)3月2日,在大冶市龙凤山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凤山集团”)农业基地,记者看到地里倒塌的大棚、冻死的蔬菜,让人心疼。由于前些天不断的冰雪天气,给农户造成了较大影响,草莓大量减产,大棚也坍塌不少。
针对这样的情况,龙凤山集团不等不靠,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开展生产自救。“两轮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以来,田里没法走,大棚塌下来之后,横梁、方钢都压在上面,许多农业设备已经变形了,里面的草莓、种苗更是惨不忍睹。”龙凤山集团董事长刘合伍表示,尽管损失惨重,但有党和政府的关怀、指导和帮助,企业一定能渡过难关。
灾后生产自救忙
2月21日,一场大雪给了龙凤山集团狠狠的“下马威”。暴脾气的雪一下,该集团的几十个大棚“倒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狼藉。没了顶的蔬菜和水果,撑不住了。
“这次冰冻雨雪天气,造成了集团52个单栋大棚和2个联栋大棚倒塌,全部损失加起来超过800万元。”龙凤山集团接待处负责人郑香萍告诉记者,受灾后,集团第一时间购买了一台铲雪车和5吨工业盐。“集团董事长刘合伍亲自开着铲雪车铲雪除冰,在董事长的带领下,集团上下一心,全力以赴抗灾自救。”
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集团最主要的生态餐厅和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基地成功保住了。“每天,我们都在大棚里面烧火升温,割膜铲雪,这2个联栋大棚没有损伤。”郑香萍说,生态餐厅面积太大,烧火升温的效果不是很好,工作人员就将棚顶的水帘打开放水,后面天气持续低温,担心水流会结冰,又放弃了这个办法,继而选择在大棚横梁上面打桩支撑,一共打了几十根桩子。“目前,所有桩子都已经拆除,今天,生态餐厅恢复正常营业。”
恢复营业当天,餐厅就接待了一个旅游团,摆了10桌酒席。
与此同时,在基地的另一边,工人们正在对倒塌的大棚进行拆除。随着火光的不断闪现,一根根钢架梁被切割下来。
被雪压垮的大棚
“为了降低损失,我们一边营业,一边自救。”龙凤山集团蔬菜基地负责人陈渊玲介绍说,“我们今天组织了50多名员工进行灾后恢复工作,因为种蔬菜也是按季节性抢收抢种,大棚清理之后立马就要种植蔬菜,确保蔬菜早日上市。”
据悉,为使基地迅速恢复生产,龙凤山集团多措并举应对灾后大棚倒塌情况,一是将受灾严重的棚子进行拆除,清理地块;二是对能上市的蔬菜进行采收;三是将露天的蔬菜暂时不能上市的进行排水,保证蔬菜的根系生长。
看着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着,陈渊玲对基地恢复生产信心十足:“大家现在都很配合工作,随叫随到,董事长亲自上阵,我们做事也很有劲,相信要不了多久,集团又会重现生机勃勃的景象。”
万象“耕”新正当时
“大家今天的任务就是把地里的包菜和蒜苗采收完,早点腾出地种新的蔬菜。”在龙凤山集团的露天蔬菜基地,陈渊玲正指挥工人在田间采摘蔬菜,大家分工协作,一派繁忙景象。
村民采摘蔬菜
人勤春来早,万象始“耕”新。连日来,龙凤山集团紧跟春光、抢抓农时抓生产,积极做好育苗、移栽、采收等各项工作,多措并举保春耕,奋力跑好春耕生产“第一棒”,确保农业生产早日恢复。
走进龙凤山集团育苗温室,一株株青翠欲滴的秧苗映入眼帘,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工人们穿梭其中,忙着施肥、除草,抓好生产管理。“棚内培育品种为辣椒。”陈渊玲介绍,“现在正是辣椒苗生长的关键期,打药、施肥、除草一点都不能松懈,预计再过20天就可以移栽了。”
据了解,龙凤山集团是一家有着多年育苗经验的农业企业,培育品种包含辣椒、茄子、黄瓜、番茄等十几个品种,主要是供基地自己使用和销往周边镇、村。目前集团种植了300多亩蔬菜,有包菜、蒜苗等多种时令露天蔬菜,也有大棚种植的蔬菜,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蔬菜上市。
陈渊玲指着远处的空地说:“今年我们正在计划做一个12亩连栋大棚,发展夜市观光采摘,跟我们的十八坊配套,主要销售方式就是‘门店+线上’销售,与此同时,我们蔬菜还会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基地一年收入达200多万元。”
农凤山集团生产的农副产品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农民增收是关键。近年来,龙凤山集团充分利用蔬菜大棚产业项目,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农户不仅可以在基地务工,也可以自发种植,集团负责销售,农户的积极性提高了,年收入达2-3万元。目前基地固定就业人员有380人,季节工有一万多人次,有效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你不种,我承包;你想种,我来教;你种了,我来销;种和肥,我先掏;丰收后,再补交;共同富,激情高;合作富,富得牢。”这一直是龙凤山集团提炼的扶贫帮困“三字经”。“我在这里做了两年多了,一个月有两三千元工资,自己做得开心,离家也近。”刘仁八镇三策村村民饶米香对现在的工作很满意,在家门口工作钱挣了,家也顾上了。
文旅融合结硕果
“这里景色不错,还有花园式餐厅,在乡村旅游这块算是比较有特色的。”游客孙艳明来自武汉,经常到全国各地旅游,今天是跟着公司团建一起过来的,一共来了150人左右。她对龙凤山景区表示赞赏,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一点建议,“如果生态餐厅里面再建个喷泉或者增加一些流动的水会更好。”
游客在生态餐厅赏花
据介绍,位于现代农业观光园中央的5000平方米特大型生态餐厅,是一个极具现代化的阳光型温室餐厅,可一次性接待1500人就餐。整个生态餐厅以阳光为能源,完美地将设施农业和绿色餐厅结合起来,形成了以绿色景观为主,蔬、果、花、草为辅的植物配置格局,为游客提供了绿色、优美、舒适的用餐环境,置身其中,小桥流水,花草芬芳,宛如世外桃源。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就在生态餐厅远处的池塘里,一大群鸭子自由自在地游着。“我们都是从小鸭苗开始养起,从养殖到投放市场,这个过程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郑香萍说,正是因为纯生态养殖,所以鸭子的肉质和汤质格外鲜美,受到顾客一致好评。“马上就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也即将迎来旅游旺季,这里一年四季都有菜可品、有果可摘。”
“立正,向前看……”在龙凤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几个班级的学生正在接受军训,还有的学生在进行攀爬训练。龙凤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于2015年,占地1.4万亩,拥有专职红色讲解员和户外拓展训练专职教练员近50人,先后获得“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北省直机关党员干部教育基地”“湖北省党员教育培训省级现场教学点”等荣誉。每年,来自我市及周边县市区的学生、党员干部在龙凤山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已是常态。据统计,该基地自成立以来,共接待前来参观、接受党性教育的人数累计达50万余人次。
接受军训的学生
游客多了,住宿问题也就来了。为了解决住宿问题,龙凤山集团投入巨资建设了各种培训室、酒店、公寓房、民宿等,可同时容纳1000人参加会议培训,2200人住宿(学生1600人,成人600人)。为了拓展业务,该集团还建立起了露营业务。
山间民宿
“这里就是我们的园游荟露营基地。”郑香萍指着半山腰的一排精致帐篷介绍说,每个帐篷都配有空调、卫生间、桌椅,基地里面还有洗浴设施、KTV设备、夜幕电影、网红秋千、烧烤摊等,是一个“拎包入住”的轻奢露营基地,非常适合一家人过来玩。
园游荟露营地基地
在海拔455米的龙凤山山顶,积雪尚未融化。站在最高处的龙曦亭俯瞰大地,云雾缭绕,美不胜收。“我们今年计划在这里建设一个玻璃观景台。这样,可以更好地欣赏乡村振兴的美景。”刘合伍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记者手记:
龙凤山集团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秉承“富农惠民”的宗旨,通过以农带游、以游促农发展模式,做好“红色土地、黑色食品、绿色家园”三色文章,挖掘“龙凤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四大文化,建设“乡村果蔬园、生态养生园、龙凤仙岭园”三大园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如今的龙凤山景区树成林、花如海、景如画,成为当地一座“绿色银行”和生态“富矿”,带动周边10个行政村、5000户村民通过生态产业发展走上了致富道路。2023年,龙凤山景区共接待游客53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约1.03亿元,带动村民就业固定用工380人、季节用工10000人次,已成为鄂东南一张靓丽的生态旅游名片和全国乡村振兴标杆企业。
阳光总在风雨后。这次雪灾后的自产自救,让我们看到了龙凤山集团结一致的力量和恢复正常生产的坚定信心,相信过不了多久,该集团就会重新焕发新的活力。
责编丨璩 靓 余春妮(实习)
编审丨范先浩
监审丨吴海燕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