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从“链长制”到百亿集群——解码大冶招商新逻辑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乔绮曼)中国经济如一片波澜壮阔的大海,地方发展若想勇立潮头,必先扬起招商之帆。今年一季度,我市招商成绩亮眼:新签约项目65个,引资268亿元,涵盖氢能装备、智能网联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招引硕果累累。

在市场形势风云变幻、招商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我市何以“乘风起势”?这背后,离不开科学高效、破题有道的招商新逻辑。

领题在先,拥抱市场引“客”来

2月5日清晨,蛇年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全市2025年招商出征仪式在市政府大院举行。尽管春寒料峭,现场却气氛热烈,各招商队伍精神抖擞,整装待发,宛如一支支即将奔赴战场的精锐之师。

长三角招商部代表华磊在表态发言中激情澎湃:“我们将以‘拼’的劲头、‘闯’的精神,主动出击,精准对接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引进一批高质量项目,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陈贵镇工业园招商专班代表欧阳才建信心满满地表示:“我们将聚焦镇域产业发展,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产业链,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力争在2025年交出一份亮眼的招商答卷!”

授旗仪式上,面面红色战旗交到各招商队伍代表手中。接过战旗的招商队伍士气高涨,现场旗帜挥舞,仿佛一片红色的海洋。珠三角招商部代表潘南星激动地说:“接过这面战旗,就是扛起了责任。我们将前往福建厦门和深圳等地拜访10家企业,聚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等产业,全力打好2025年招商引资攻坚战。”

招商团队走出去,投资者更要走进来。三月底,长三角地区116名客商组成的考察团踏上大冶这片土地,开启深度考察之旅。从千年矿冶遗址到现代工厂,从政务服务创新到本土名企探秘,客商们对这座城市的产业潜力有了全新认识。

在参观长城汽车大冶分公司时,苏州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驻足良久。他表示:“我们主要生产防爆阀、溢液阀、导航屏、传感器等汽车配套精密部件,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的一环。这次参观彻底改变了我对内地产业配套不齐全的固有印象。我发现,长城汽车的不少配件来自江浙沪地区,原来已有许多兄弟企业抢先一步落户大冶。”

成立专班,跑出“大冶速度”

“成功了!”今年3月29日15时49分,姜桥制氢工厂3号厂房内,随着主控室开关按下,电流嗡鸣声穿透车间,PEM质子交换膜电解槽的金属外壳泛起幽蓝光泽,纯度达99.99%的氢气从管道中涌出。该制氢工厂采用“碱性+PEM电解槽”双技术路线,属国内首例。

2023年,我市抢抓氢能产业发展新机遇,谋划实施绿电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氢能矿场综合建设项目,总投资34.37亿元,包括新建3座绿电制氢工厂,配套建设光伏电站、加氢综合能源站及氢能产业智慧运营平台。

当年3月26日,项目正式开工。我市成立氢能项目指挥部,组建工作专班,实行“一对一”服务,以最优政策、最强合力、最佳服务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仅用两年时间,姜桥制氢工厂、氢能综合能源站便从图纸变为现实。

如果说氢能项目的落地体现了城市的产业布局,那么智算园区项目(大冶智谷)的闪电签约则印证了“大冶速度”。从初次接洽到正式签约仅用三个月,该公司褚董感慨道:“这是我们遇到的推进速度最快的项目之一,这离不开大冶市委、市政府的远见、魄力、专业和高效。感谢招商团队在最短时间内解决了项目用地、绿电指标等问题,这是大冶团队的力量。”

目前,我市以“链长制”为核心,构建“链长+链主+链创”协同机制,通过产业链专班精准对接目标企业,形成“一链一策”的招商模式。在氢能装备产业园中,构建氢能全链条闭环,依托中国华能项目,打造全国首个氢能矿山综合示范区;在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中,依托长城汽车、融通高科等链主企业,专班围绕产业链上下游补链强链,重点引入高精密传动装备、液气密元件等配套项目,推动产业链纵向延伸与横向集聚。

楚商回归,共筑家乡未来

在兴冶重工高端精密部件制造项目现场,塔吊林立,工程车辆往来穿梭,工人们头戴安全帽,忙碌而有序地施工。

该项目投资人曹坤是土生土长的大冶人,曾在西安闯拼十余载,在模具钢行业积累了丰富经验。谈及回乡投资的缘由,曹坤感慨道:“大冶招商服务专班和政府领导的诚意打动了我。2023年,专班工作人员专程赴西安找我,当时我在成都,他们等了我好几天。此外,大冶是冶炼之都,原材料丰富,冶炼技术发达,离武汉近,能很好对接武汉的科研资源。在外闯荡多年,我始终心系家乡。如今看到家乡的发展潜力与政府营造的优良环境,便下定决心回来为家乡建设出力。”

市委、市政府及市工商联对该项目高度重视。大冶湖高新区将项目办公会开到建设一线,市领导每周六召开现场会,协调解决问题。曹坤感激地说:“高新区项目办提供了无微不至的帮助,项目进展非常顺利。”

近年来,我市迎来大批回乡创业的楚商,如曹祥来、何中林、陈雪峰、许浩、黄浩胜等。随着这些项目的落地,大冶的经济发展必将迎来新的增长点,为乡村振兴与区域经济繁荣注入强大动力。

招商引资并非“一锤子买卖”,今天的招商就是明天的项目,后天的产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未来,我市将继续立足本地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围绕低碳采冶和绿色建材、高端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光电子信息、氢能等重点领域发力,招揽更多优质项目,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积蓄澎湃动能。

一审:璩   靓

二审:范先浩

三审:吴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