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湿地活起来 让鸟儿留下来 保安湖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预计本月底完工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石程曦)保安湖国家湿地公园是“全球200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关键生态区”之一,为保护和修复保安湖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我市在2023年10月启动保安湖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该项目预计本月底完工。

7月11日,记者在保安湖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建设现场看到,保安口保护站主体结构已全面完工,工人们正有序地进行墙面、地面铺装等工作。

据悉,保安口保护站位于保安湖东南侧湖面上,三面环水,一面与湖堤路相连。保护站南侧设置了水上码头,通过水上交通可对整个湖区进行监测和保护工作。

保安湖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现场施工员董伟介绍道:“目前,保安口保护站正在进行室内装修,芦嘴堤路正在进行绿化施工。东沟闸湿地、龙王头保护站以及鸟类栖息地已完工。”

据了解,保安湖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建设总面积达37.65公顷,涵盖自然岸线、滩涂植被修复工程,增设观鸟平台、观鸟屋、站鸟桩、栖息地等建设,目前工程进度已达95%。项目建成后,可为候鸟提供更好的栖息地,确保它们能够安全过冬。同时,观鸟平台及观鸟屋的建立也为爱鸟人士提供近距离观察各种鸟类以及交流的平台,将推动我市各类以观鸟为代表的自然观察和自然教育活动的开展,助力鸟类保护。

“良禽择木而栖”,鸟类对栖息环境要求很高。近年来,为了给各种鸟类打造更安全的“补给站”,我市以河湖长制“四联”机制为基础,加强保安湖巡湖执法力度。同时,健全湿地生态监测系统,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保安湖周边设立了保安湖科研监测站,在湖区设置10个常规监测点,对保安湖生物资源及水环境状况进行长期跟踪调查、监测和研究,通过实时监测水质、气象等指标,为生态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据最新观测数据显示,2024年保安湖的越冬候鸟种类达到147种,数量约6万只,其中不乏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中华秋沙鸭、白肩雕等,以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天鹅、白额雁、灰鹤、松雀鹰、红腹角雉等珍稀鸟类。

一审:张 敏

二审:周春明

三审:吴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