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达基层 聚焦十件实事】多层次养老模式托起幸福“夕阳红”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张蕾 通讯员 张栋 曾柳燕)银发浪潮席卷而来的今天,如何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模式,通过建设养老服务综合体、开办社区幸福食堂、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等创新举措,构建起覆盖城乡、多元立体的养老服务体系,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

养老服务综合体成为老年人“快乐大本营”

刘仁八镇养老服务综合体书法室

7月的骄阳炙烤着大地,刘仁八镇养老服务综合体幸福食堂里却清凉宜人。83岁的邹春生老人捧着饭碗,笑眯眯地夹起一块红烧肉:“年纪大了做饭不方便,这里顿顿有热饭,还不要钱!”隔壁多功能活动室内,54岁的刘昌秀正和棋友“厮杀”得酣畅淋漓,书法室里墨香氤氲,刘仁八镇文化站站长朱开刚正手把手教老人们运笔……这幅生动的“夕阳红”画卷,正是刘仁八镇探索农村养老服务机制的鲜活注脚。

“小综合体”承载“大幸福”。这座由废弃小学改造而成的养老服务综合体,如今成了全镇老人的“快乐大本营”。200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幸福食堂的烟火气、医疗角的安心感、活动室的欢笑声交织成温暖乐章。

老人在幸福食堂就餐

“过去农村老人只能‘蹲墙根、晒太阳’,现在他们在这里找到了‘朋友圈’。”刘仁八镇刘仁八村党支部书记刘坤亮指着活动室里的老人们感慨道。这座综合体不仅解决了吃饭就医的刚需,更通过书法班、棋牌赛等活动填补了老人们的精神空白。同时,镇卫生院每月一次的义诊,让慢性病老人少了奔波之苦;10张日间照料床位,则成了留守老人临时休憩的港湾。

刘仁八镇养老综合体开展活动

夕阳西下,综合体广场上响起欢快的舞曲。邹春生老人抹着嘴边的饭粒笑道:“现在日子好啊,吃饭有人管,生病有人问,玩乐有地方!”这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千万农村老人的心声。当银发浪潮遇见乡村振兴,更多这样的“幸福综合体”必将托起更美的“夕阳红”。

据了解,今年以来,我市新增3个城乡养老服务综合体,截至目前,金山店镇养老服务综合体、刘仁八镇养老服务综合体已经建成投用,茗山乡养老服务综合体工程完成总进度70%,下一步将进行设备设施完善工作。

老年人乐享“舌尖上的幸福”

中午11点半,东岳路街道新美社区还建楼B区飘来阵阵饭香。2024年底,由社区投资20余万元打造的幸福食堂正式投入试运营,这个充满温情的社区食堂迅速成为周边老年居民的“暖心厨房”。

走进窗明几净的幸福食堂,整洁的就餐环境让人眼前一亮。取餐窗口前,工作人员正热情地为老人们打菜盛饭。“红烧肉炖得软烂,青菜炒得清淡,特别适合我们老年人的口味。”正在用餐的72岁独居老人李奶奶笑着说。食堂采用专业第三方机构运营模式,每日提供早、中、晚三餐,并根据不同年龄段实行差异化定价:60岁以上老人享受“助老优惠价”,其他居民则按“青春价”就餐。这种灵活的定价机制既保障了老年群体的实惠,又兼顾了社区其他居民的用餐需求。

“一荤两素只要8块钱,比自己做还省心。”正在用餐的新美社区居民冯宇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据介绍,食堂运营以来日均接待量已达100余人次,其中老年居民占比超过70%。

据了解,幸福食堂在筹建之初就充分听取了居民意见,选址在老年居民集中的还建楼区域。食堂不仅解决了老年人的吃饭难题,更成为社区邻里交流的新平台。每天用餐时间,老人们三三两两结伴而来,边吃边聊,其乐融融。

新美社区幸福食堂

为确保食堂长期稳定运营,新美社区引入第三方公司负责日常管理,科学制定每周菜谱,注重营养搭配和口味适老性,让老人吃得健康、吃得放心。同时,食堂还定期收集居民意见,不断优化服务,提升用餐体验。

小食堂,大民生。幸福食堂的设立,是我市推进养老服务、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生动实践。下一步,市民政局将继续推广此类惠民项目,让更多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到便捷、温暖的养老服务,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适老化改造让老年人“居家无忧”

适老化改造

“村里人特别关照我,桌椅板凳、柜子、手杖、血压计,连上厕所的坐便椅都给我配齐了!”大箕铺镇方至畈村曹六房湾村民陈毛指着家中新添的适老设施,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是市民政局2025年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截至目前,全市新增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350户,已完成215户,平均每户投入3000元,切实提升了老年人的居家生活品质。

“我们坚持‘一户一策’精准改造。”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实施过程中,工作人员逐户上门评估老年人身体状况和居家环境,建立“一户一策”改造档案。根据方至畈村陈毛实际需求,配置了适老桌椅、四脚手杖、血压计等7件适老产品。

为确保改造质量,市民政局建立了全过程监管机制。从前期各乡镇精准摸排改造对象,到施工阶段严格把控改造标准,再到最后逐户验收,每个环节都做到规范有序。改造后的家庭普遍实现了无障碍化,消除了居家安全隐患,老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据统计,项目完成后,受益老人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提升到95%以上。这项惠民工程不仅兜牢了困难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底线,更让他们真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市民政局表示,将持续完善适老化改造长效机制,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居家养老”的安全与便利。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标准,紧紧围绕“为90%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为7%老年人提供社区养老服务,为3%老年人提供机构养老服务,为全市老年人打造多元化养老服务”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养老服务综合体活动室

目前,全市已建成市级失能半失能特困供养服务中心1家、养老机构16家、养老服务综合体9个、幸福食堂40个、日间照料中心240个,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1175户,养老床位达6086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42张,初步构建了“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智养为辅助、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基本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一审:陈 雪

二审:范先浩

三审:姚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