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郑甜甜)“检查绝缘服密封性。”“绝缘手套测试正常!”8月6日上午,在还地桥镇下堰村10kV秀37白果园线临空建设支线17号杆作业现场,市供电公司检修工区配网带电班的4名工作成员正顶着烈日,逐项检查绝缘服、绝缘手套、安全帽等装备的绝缘性能,以不停电作业的方式,为即将投产的湖北宇骞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完成接电。
“绝缘手套检测合格,绝缘披肩无破损,可以开始作业。”地面上,56岁的市供电公司检修工区配网带电班负责人彭险峰手持记录板,仔细核对每一项安全流程,额头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在下巴汇成水珠滴落,深色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透,紧贴在后背。
而在距离地面13米的绝缘斗内,市供电公司检修工区配网带电班工作成员刘径溪全神贯注地操作着绝缘操作杆。高温叠加多层防护装备,仿佛一个移动的“桑拿房”,没几分钟,刘径溪就汗如雨下。刘径溪既要在仅有1平方米的绝缘斗内精准操作,又得时刻留意避开线路,十分考验耐心与技术。
“这些防护用具密闭不透气,而且在高空中是没有任何遮挡物,太阳直射下来,就好像身上披了一件电热毯一样,一会儿衣服就湿透了。”刘径溪告诉记者。
经过40多分钟带电接火作业,宇骞冷链物流的线路顺利完成。刘径溪脱下绝缘披肩和手套,汗水瞬间流出,被汗水浸透的工装紧贴着他的前胸和后背,双手也泡得发白起皱。这样的高强度作业,对于市供电公司检修工区配网带电班的每一位成员来说已是常态。
“我们24小时随时待命,经常凌晨三四点钟就要出工,通宵抢修也是家常便饭。高空作业的时候,最长一次在空中连续干了一个多小时。记得2020年突发疫情时,也是连轴转。”彭险峰告诉记者,疫情前其正在系统学习带电作业技术,疫情突发后,医院等重要场所不能停电,公司紧急成立带电班,开启了24小时待命的工作模式。“如今,带电班也从最初的4人发展到了12人的队伍。”
“虽然顶着烈日工作确实挺累,但是看到企业能生产,居民用电有保障,大家都觉得特别值得,干着也有劲。”彭险峰说道,再过几年就要退休了,想把带电作业的技术要领和实践经验传给一批批年轻的工友们,让“人民电业为人民”这份责任和宗旨一直延续下去。
据了解,市供电公司检修工区配网带电班负责全市237条公用配电线路的检修。今年6月以来,已进行带电作业335余次,消除设备缺陷150余处。
一审:张 敏
二审:范先浩
三审:吴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