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江阴创一流 比学赶超勇争先 行走江阴·问道发展】江阴风暴 激荡铜都 “江阴密码”激活传统产业新动能(三)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石程曦)赴江阴“取经”归来,带回的不只是经验,更是对标工业强镇的清晰路径。面对产业转型的共同课题,大冶乡镇干部将“江阴经验”——从“链式思维”重塑产业生态,到“智改数转”激活传统动能——视为破局的关键钥匙,正加速转化为本地发展的新引擎。

工业重镇向高而攀向新而行

7月1日,陈贵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志鹏被派驻江阴市工业第一强镇——周庄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跟班学习。短短半个月,行走在周庄的大街小巷、企业车间之间,让他切身感受到这个“中国乡镇之星”的强劲实力、无限魅力和生机活力。

作为江阴产业集群发展的典型,周庄镇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规模工业经济优势,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独树一帜。该镇以“链式思维”构建起“龙头引领、小微协同”的产业生态,让同为经济重镇的陈贵镇深受触动。

7月29日,在江阴市恒业锻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熔炉前热浪滚滚,冒着四五十℃的高温,陈志鹏与企业负责人交流,探讨请教传统钢铁锻造企业如何向新而生。作为国内精密锻造领域的领军企业,恒业锻造长期深耕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制造,产品覆盖航空航天、核电、新能源等领域,近年来依托“智改数转”实现产能与质量双提升,突破多项“卡脖子”技术。

处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周庄镇顺势而为,抢抓机遇,持续加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推动微电子化学品、新能源汽车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这些新兴产业不仅为周庄镇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完善与升级。

“陈贵镇有很多传统型钢铁铸造企业,必须加快技术改造升级,从‘制造’走向‘智造’,让老产业焕发新活力。”陈志鹏说,“周庄镇不单纯地追求企业数量,而是以超前的链式思维,围绕新材料、高端纺织服装、高端装备制造等核心产业,精心布局上游,形成集群优势,通过‘一链一策’精准帮扶的方案,构建起大树参天、灌木丛生的产业共生生态。”

借鉴周庄镇“强链补链”模式,陈志鹏对陈贵镇未来的发展有了清晰的规划。

陈志鹏表示:“我们将紧盯牛仔纺织服装、矿产品加工及循环利用、农文旅融合三大主导产业,通过以商招商、乡贤招商、产业链招商的方式做大做强我们的基础产业,全面提升产业质效。”

打破行政壁垒的顶层设计

漫步于江阴市璜土镇,还地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吴文键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其与常州新北区已深度融合、浑然一体。当地干部介绍,璜土镇很早就明确了“锡常一体化桥头堡”的发展定位,围绕“锡常一体、特色发展”的工作主线,统筹核心区的科研、生产、生活、生态功能。

这种打破行政隶属限制的规划理念,促使璜土镇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等方面与常州形成深度协同。在江阴-常州边界处,连片的标准化厂房整齐排列。璜土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企业60%以上的业务来自常州,我们甘愿充当‘配角’,却收获了‘主角’的效益。”

7月29日,吴文键前往专业生产高技术、高品质塑料模具的江苏星科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学习。生产车间内,智能机器人灵活地摆动着机械臂,满足不同角度的作业需求;大屏幕上实时更新着各类生产数据,便于工作人员及时调整生产策略。目前,星科精密模具出口业务覆盖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等多个地区。

新车间、新产品、新技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璜土企业以“新”提质,加“数”拓展海外市场。

近年来,璜土镇通过“规划同图、交通同网、产业同链”,与常州新北区实现深度融合,成为区域协同发展的典范。这种打破行政壁垒、主动对接常州的发展思路,让璜土镇在区域分工中精准找到了自身定位,也让地处武汉都市圈节点的还地桥镇深受启发。

“紧跟新能源之都常州产业外溢,璜土镇借势发展,璜土镇的发展经验,对毗邻武汉的还地桥镇发展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吴文键说,交通的便捷,极大地促进了人员、物资、资金的流动,为璜土镇对接常州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反观还地桥镇,虽在黄石临空建设中承担重要角色,但在对接武汉、融入花湖机场发展的规划协同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例如,在产业规划上,如何与武汉东湖高新区、鄂州花湖机场临空经济区实现精准对接,构建错位发展、协同共进的格局,尚需进一步探索。

吴文键表示:“我们将强化规划引领,主动融入武汉都市圈发展大局,明确还地桥镇在武汉都市圈中的功能定位,围绕临空经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完善交通网络,提升区域互联互通的水平;聚焦产业协同,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引进一批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配套企业。同时,通过技术引进、产业配套等方式,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产业同链,最终带动整个还地桥镇又好又快地发展。”

破解园区“集群集聚绿色低碳”密码

夏日里的江阴市华士镇,空气里蒸腾着暑热,更蒸腾着一股蓄势待发的产业变革浪潮。

7月22日,华士镇工业园区升级改造新三年行动推进会举行,掷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工改任务单”:一方面抓特色园区,推进产业焕新,重点打造轻量化金属新材料、电子信息技术等四大特色产业园区,另一方面抓土地储备,夯实发展基础。

这场会议浓缩了华士作为“苏南乡镇工业发祥地”的转型雄心——以空间重构带动产业质变,在74.6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书写新旧动能转换的新答卷。

一直以来,华士镇作为江阴工业经济的“压舱石”,以“敢创敢为”的精神推动工业园改造和传统产业升级,形成了纺织、钢铁、装备制造等多元产业体系。

位于我市的灵成工业园是全省首批乡镇工业园区,早在2004年就被命名为“湖北省特钢模具装备制造产业园”“湖北省精密铸造产业园”,是灵乡乃至大冶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但近年来,灵成工业园发展面临的土地、能耗、环保等资源要素约束越来越紧,空间制约问题越来越突出,企业低效无效产出,入园企业门槛偏低,闲置僵尸企业不少,传统发展模式与新阶段发展要求不适应。

华士镇这份“勇闯勇试”的魄力,与灵乡镇转型发展的需求高度契合。对标华士镇的转型魄力,灵乡镇正计划以工业园升级为突破口,为传统产业注入新动能。

“我将认真学习华士镇在工业园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的改造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把它带回灵乡。”灵乡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贺泽胜说,“我们要加强园区的顶层设计,超前谋划,保障要素供给,打造配套完善的新质灵成;强化空间聚集,加快产业集群,打造能级跃升的实力灵成;强化园区盘活腾退,保障土地供给,保障产出高效的集约灵成;加快转型,淘汰落后产能,打造低碳创新的绿色灵成。”

借人之智、学人之长,学其形更要得其神。

如今,追的氛围已然形成,进的劲头不断涌现,“学习动力”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奋进担当”:在前不久黄石市项目检查中,大冶综合评分第一,还地桥镇两个项目入选前五;7月29日,位于灵成工业园的旺成公司铸造技改升级项目高炉成功点火,一个15亿元的“钢铁侠”焕新重生。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坚持创新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打开工作的新局面,才能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争先进位的发展实绩。

一审:张 敏

二审:周春明

三审:姚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