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精准发力:打好千亿攻坚战的关键路径——二论“决胜全年 跨越千亿”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金冶平)目标已定,路径何在?冲刺千亿,既是一场速度的比拼,更是一场质量的较量。大冶必须找准发力点,在关键领域集中突破,以精准有效的举措推动经济量质齐升。这既需要工业的强力支撑,也需要项目的持续拉动;既需要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也需要消费潜能的充分释放。唯有多向发力、协同推进,才能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工业筑基,让“压舱石”更稳更实。工业始终是大冶经济的核心支柱。上半年,全市GDP增长7.7%,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等关键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但冲刺千亿,仍需在产业升级上持续加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有色金属、电力生产、酒业等优势行业要开足马力,确保劲牌公司、众冶铸造等重点企业稳产满产,巩固基本盘。新兴产业加速集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加快延链补链,推动35家配套企业向高端化迈进,力争年产值突破300亿元。绿色转型抢占先机。以省级绿色工业园区建设为契机,加快氢能全产业链布局,确保国家级氢能项目如期投产,培育新的增长极。

上半年,五大重点产业集群产值增长13.9%,只要保持这一势头,工业对千亿目标的支撑将更加坚实有力。

项目为王,让“发动机”动力更足。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产出。当前,大冶项目建设面临投资增速放缓与千亿目标需求的双重压力。破解这一矛盾,关键要在“引、推、争”上下功夫。精准招商增后劲。围绕“3+2+X”产业体系,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通过办好长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大会,湖北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校友走进大冶等活动,力争引进一批50亿级重大项目。加快落地见实效。推动华鑫技改等80个重点项目早开工、快建设,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确保投资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增长动能。抢抓政策窗口期。紧盯中央政策导向,积极对接“十五五”规划编制,推动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规划大盘。

环境优化,让“沃土”更富养分。良好的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我们要以更优生态激发市场活力。政务服务再提速。深化“冶好办”品牌建设,推进“综合查一次”改革,让企业办事更便捷更舒心。创新生态再完善。落实新“科技18条”,足额保障技改创新资金,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增强核心竞争力。人才引力再增强。完善人才安居、子女入学等配套政策,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环境,让更多“新大冶人”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为城市注入持久活力。

消费挖潜,让“稳定器”更强劲。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晴雨表”。上半年,全市社零总额增速6.2%,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我们要多措并举激活消费市场。大宗消费抓重点。加快长城汽车4S店建设,办好高山系列百车交付活动,带动汽车、家电等消费升级。文旅消费创特色。依托铜绿山古矿冶遗址等独特资源,策划精品线路,打造沉浸式消费新场景。夜间消费提品质。提升雨润、吾悦等商圈能级,培育特色餐饮街区,做好中秋、国庆等节点促销活动,让城市“烟火气”更浓。

千亿目标不会自动实现,需要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要求,把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对重点指标实行“日跟踪、周调度、月分析”,确保优势指标持续发力、短板指标加快补齐。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精准施策,就一定能够打赢这场千亿攻坚战。

一审:张 敏

二审:周春明

三审:姚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