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石程曦)“英烈浩气长存,将与日月同辉。”
这是对大冶籍抗日女英雄郭亮的评价。
郭亮,乳名大雁,字妙春,祖籍大冶金湖,于1921年2月出生于原大冶城关胜利街徐家垴。郭亮自幼聪明伶俐,聪颖好学,求知欲特别强烈。
1929年,她随父迁居武汉。1936年,凭着骄人的成绩,她考入湖北省立第二女子中学。在校期间,郭亮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结识了何功楷、胡克实等进步人士,同时创办读书会,宣传抗日思想,和同学一道积极投身抗日救亡的激流中去,参加罢课、游行、街头宣传,动员工商界不卖日货。
有人问起郭亮名字由来:“郭妙春,你是在一个美妙的春日里出生的吧?”她眼神坚定地回答:“我是‘妙笔写春秋’的妙春,是立志为全人类创造美妙春天的妙春。”
1937年,“七·七”卢沟桥的炮声响了,千百万青年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抗日救国运动。郭亮四处奔忙,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向抗日斗争的前线。那时,有些中学生不习惯在广大群众中演讲,郭亮总是第一个上台,用她那铿锵有力的声音宣传我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控诉日寇侵华罪行,呼吁人民奋起反抗,赶走日本强盗……通过演讲,倾诉了她争取民族解放的强烈愿望,使听众深受感染。一次,他们到农村进行宣传,她一连演讲了好几场,嗓子哑了,还照样讲下去,接着又教大家唱抗日歌曲,演“活报剧”,大大鼓舞了农民的抗日信心和勇气。抗日烽火的锻炼使她迅速成长为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1937年,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她担任了湖北省立第二女子高中党支部委员。
1937年12月,武汉青年救国团成立。郭亮担任了武昌分团的组织部长。她带领救国团的战友们办宣传抗日的壁报,写抗日标语,组织宣传队到街头巷尾演出抗日戏剧,向群众宣讲抗日形势。她还到难民收容所、伤病员医院进行慰问,到工厂给工人读报,开办扫盲识字班等等。当年和郭亮一起工作的老同志回忆说:“郭亮年纪小,能力强。”
1938年5月,抗日战争的烽火燃遍中华大地。为响应党中央“到农村去,到敌人后方去”的号召,郭亮毅然回到家乡大冶,投身抗日救亡的洪流。
同年7月下旬,中共石灰窑工矿区特委撤销,中共石灰窑工矿区特委书记林平被派往大冶农村,同大冶特支一些分散进行隐蔽活动的领导人一起组建中共大冶中心县委。次月,林平任中共大冶中心县委组织部部长,郭亮任宣传部部长,在广大农村开展创建敌后抗日游击武装活动,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抗战。
为了让抗日的火种传遍千家万户,郭亮深入乡村集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传:在村口办起抗日板报讲解时事战局,组织进步青年编排演出抗日戏剧。她声讨日寇烧杀抢掠的暴行,宣讲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日战绩,用满腔热忱唤醒民众的爱国斗志。
1938年10月,根据斗争需要,中共大冶中心县委转移至阳新县白沙镇项家山村。
项家山曾经是红军根据地,这里有很好的群众基础。林平、郭亮等人一到,就在项家山项祥万家中设立了“新四军驻大阳通讯处”,公开亮出了抗日救国的大旗。
郭亮说:“正义的抗战会得到全国四万万同胞的支持,人民,只有人民,才能战胜敌人。我们若能团结合作,发动阳新、大冶人民奋起抗战,发动千百万人民奋起抗战,就能把敌人埋葬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1938年10月18日,反动武装分子突然包围了中共大冶中心县委机关驻地,见情况紧急,郭亮迅速转移了机密文件。反动武装分子发现郭亮后,将她五花大绑。
郭亮厉声斥责:“你们狼心狗肺,丧心病狂!你们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人民不会饶恕你们的。”反动武装头目上前诱降:“你这么年轻,死了多可惜。只要你答应脱离共产党,我就让你去上学,以后保你享受荣华富贵。”这番无耻的劝降激起郭亮的满腔怒火,她怒目圆睁,厉声痛斥:“我们共产党人是杀不尽的!你们绝不会有好下场!人民总有一天会惩罚你们!”
气急败坏的敌人,凶残地抓住郭亮的头发,把她拖到一块大石头上,用刀割下了她的头。年仅十七岁的郭亮壮烈牺牲了。1965年,大冶县人民政府将她的遗骨安葬在大冶城关沙子垴於家山。洁白的墓碑,矗立在苍松翠竹之中。
(资料来源澎湃新闻、东楚晚报、大冶市档案馆)
一审:陈 雪
二审:范先浩
三审:吴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