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但超 熊业欣 柏蔷薇 乔绮曼 通讯员 陈俊 黄太钢)9月1日,蒙蒙细雨过后,晨光洒在大冶的校园围墙。漫长暑假过后,学生们依次返校,从幼儿园的“多巴胺狂欢”到小学的“朱砂启智”,从中学的“安全第一课”到护学岗的“移动花伞”,大冶各校准备了丰富多彩的开学仪式,将成长的期待揉进细节,14万学子踩着秋的韵脚,共同为2025年秋季新学年按下“启动键”。
仪式里藏着成长的密码:传统与新意的碰撞
对一年级的“小萌新”而言,开学是人生重要的“升级时刻”。如何让“小朋友”自然过渡为“小学生”?大冶各小学用仪式感给出答案。
北门小学的综合楼一楼操场,被彩色气球与手绘标语装点成“成长乐园”。180余名新生手持“新生护照”,在“打卡寻趣”中触摸成长的脉络:踮脚在“成长树”上按下手印,对着镜头比出可爱造型,取下写满祝福的书签——“老师说今天我是小学生啦!”刚完成打卡的郑方旭举着书签,眼睛弯成月牙。
9时整,高年级志愿者手持班牌带领新生踏上红毯,终点处,校干部与一年级教师俯身为孩子轻点眉心,“愿你眼有星辰,心有书香”的叮嘱,让不少孩子攥紧小拳头;跨过祝福栏,孩子们敲响“明志鼓”,“爱学习!懂礼貌!”的口号与鼓声交织,在校园里荡开。
“通过沉浸式体验,让孩子们从‘小朋友’变成‘小学生’。”北门小学副校长李珺秀说,传统仪式与童趣互动的融合,既帮新生熟悉校园,更传递着成长的寓意。
若说北门小学的“朱砂启智”是传统仪式的温情演绎,大冶湖学校的“科技迎新”则为开学注入了新鲜活力。校门口,一只科技感十足的电子狗机器人成了“迎新大使”,它不仅会握手、会跳舞,还能和新生“对话”。“它好可爱!会和我握手,好像真的能听懂我的话一样!”一年级2班的黄梓桐兴奋地说。
同时,该校每张课桌上都摆着彩带系成的蝴蝶结新课本,黑板上“你好新同学”的彩色粉笔字周围,点缀着太阳、花朵等童趣图案。“每个蝴蝶结都是亲手扎的。”一年级1班班主任石婷说,希望孩子们打开课本时,就像打开礼物一样开心。
对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开学是一场“游戏派对”。青松幼儿园里,五彩气球与卡通立牌营造出童话世界:跳房子、摸盲盒、摸高签到、投彩头、流沙签到……每个游戏都藏着成长的小心思。“我玩了好多游戏,还见到了好朋友!这学期我要认识更多新朋友!”大五班的柯谦小朋友蹦跳着说。教学园长刘颖琼解释:“通过游戏融入身体发展、感官训练等教育目标,让孩子在快乐中迈出成长第一步。”
细节中暖着成长的温度:守护与陪伴的交响
开学的“仪式感”之外,大冶各校更将目光落在“安全感”与“归属感”上——从护学岗的秩序守护,到班级的互助文化;从安全课的细致讲解,到教室的精心布置,每个细节都在诉说:“孩子,这里有我们。”
滨湖学校的开学首日,以“安全”与“温情”为双主线。校门口,交警护学岗提前到岗,引导车辆即停即走;教室里,“微互助”悄然发生:面对3名新插班生,401班班主任梁丽苹话音刚落,“我来提书包!”“我和他一起搬椅子!”的回应便此起彼伏。“友爱互助是班级底色,要让新伙伴未入班先感受温暖。”梁丽苹说,这样的“微行动”已成班级惯例。
第四实验学校的清晨同样温暖:食堂五点亮起灯火准备早餐,值日老师七点守在校门口微笑迎接;九年级教室里,学生柯亚灿已安静自习:“这个暑假我查漏补缺、预习初三内容,今年要冲大冶一中实验班!”从七年级的安全主题班会(防溺水“六不准”、上下学路况提醒),到全校设施的安全排查(水电气、消防设备),学校用“细节”为师生筑牢安全防线。
金牛镇第二小学的一年级教室里,同样藏着温暖的“小心机”。当新生张语桐拉着家长看黑板旁的小兔子贴纸,翻图书角的绘本时,班主任姜静站在门口笑了——此前她和同事清扫教室、铺设桌布、布置装饰的忙碌,此刻都化作了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孩子们喜欢,我们的准备就没白费。”干净的环境、童趣的装饰,让新生们第一天就爱上了新校园。
大林山小学的开学,则在细雨中书写着“守护”的故事。校长罗厚俊带领校委会成员、保安、民警及家委会代表组成“开学护航队”,有人疏导交通,有人帮低年级孩子提行李、撑雨伞。“雨声与问候声交织,这是新学期最温暖的序章。”一位家长感慨。
仪式的浪漫,是成长的共鸣,学子的书包,装着课本与期待,校园的走廊,荡着笑声与暖意。新的学期,就这样在大冶的秋光里,热热闹闹地开始了。
一审:璩 靓 范先浩
二审:李 丹 赵辅拥
三审:柯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