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达基层·聚焦十件实事】全市充电桩建设再提速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但超)今年以来,我市落实湖北省2025年十大民生项目清单中“畅通交通出行网络”的要求,聚焦群众绿色出行,持续推进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全力打造智慧、便捷、安全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让群众充电更放心、更安心、更实惠。

8月26日,位于市老年大学旁的光谷东液冷超充站正式投入使用,受到广大市民关注。记者在现场看到,整齐排列的充电桩、规划有序的停车位,四台全液冷超级充电桩前排起了长队。

光谷东液冷超充站车辆等候充电

“之前听说这里新增了超级快充,特意赶过来试试,确实太快了!”出租车司机曹玉俊正通过手机扫码进行结算,该处新充电桩的充电速度让他震惊不已,他表示,利用中午吃饭的时间,将车辆放在这里充了40分钟,见底的电量直接充满。“平常在城区跑车耗电多,得绕远路找充电桩,现在有这个闪充,随时随地保证续航,不管是接单还是通勤,太方便了。”

车主扫码结算

该站负责人介绍,这里配备了8个支持180kW功率充电的快充枪,采用华为全液冷超快充技术,相比传统充电桩,散热效率更高、速度更快。

记者注意到,站点还设置了清晰的充电指引牌,地面施划了专用停车区和休息室。“我们正根据这两天的用电量需求调整经营模式,让更多市民享受方便优质的充电服务。”该站负责人说。

距光谷东超充站约8公里的城西路中国石化桂子园充电站,是另一处充电网络“补短板”站点。作为连接老城区与城郊的主干道,这里过去因充电设施缺失,新能源车主常常“望路兴叹”。

中国石化桂子园充电站

“以前跑运输路过,最怕电量不足,现在好了,一下高速就能看到醒目的充电标识。”货车司机王师傅停好车,熟练地接上充电枪,“5分钟停好车,10分钟能充三分之一的电,赶时间也不慌。”

市民吴镇宇算了一笔“便利账”:“以前办事路过总担心没地方充电,现在站点就在路口,停车位宽敞,充电桩还有大标识和导航,特别容易找到。”

记者了解到,该站充电桩旁增设了反光标识和监控设备。“安全性和辨识度都提升了,不少车主专门来这里充电。”中国石化大冶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计划在大冶中石化加油站复制这一模式,竭力为新能源车主提供多元化能源供应。

充电站设立的充电指引

这两处充电新场景,正是我市推进充电桩建设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我市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民生工作清单,以“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全域覆盖”为思路,加快设施提档升级。目前城区已完成新建改造充电端口141个,覆盖园区、社区、商圈及主干道;此外,全市12个乡镇去年已建成112处充电设施,覆盖500人以上的经济强村、旅游名村和交通枢纽村,“15分钟充电圈”已基本形成,有效缓解了市民“找桩难、充电慢”痛点,为群众绿色出行保驾护航。

“今年我们在完成农村全覆盖的基础上,重点向市区通勤、交通枢纽延伸。”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新建的充电桩不仅数量增加,更注重“质”的提升,所有桩位数据接入统一的APP,同时根据区域、人流、地理位置不同,安装了功率符合需求的充电桩,让车主“一键找桩、快速充电”。

市发改局表示,将继续指导各相关企业锚定群众和企业需求,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充电设施建设,以更完善的配套、更优质的服务,持续织密充电网络,以这场“小桩位”撬动“大民生”的变革,让绿色理念在我市更好地落地生根。

一审:张 敏

二审:范先浩

三审:冯一波